ACS Catalysis:分子Ni2+–N4位的热转变用于提高CO2电还原活性


氮掺杂碳(Ni-N/C)表面原子分散的Ni位点对选择性电化学还原反应(CO2RR)转化为CO表现出较高的活性。然而,由于高温处理,导致很难阐明在Ni-N/C催化剂活化过程中的高活性来源。
近日,韩国国立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Sang Hoon Joo,Young Jin Sa,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Yun Jeong Hwang,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Hyungjun Kim报道了以Ni(II)酞菁分子接枝到碳纳米管(NiPc/CNT)和热处理后的NiPc/CNT(H-NiPc/CNT)为模型催化剂,研究了热活化对活性中心结构和CO2RR活性的影响。
文章要点
1)与NiPc/CNT相比,H-NiPc/CNT表现出约4.7倍的CO2RR到CO的周转频率(TOF)。
2)扩展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热处理将NiPc的分子Ni2+–N4位转变为伴随石墨烯晶格结合的Ni+–N3V(V:空位)和Ni+–N3位。涉及到Ni–N键的断裂,Ni–N–C局部结构的收缩以及Ni中心的氧化态从+2降低到+1。
3)DFT计算与微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表明,Ni-N3V位点似乎是高CO2RR活性的原因,其具有较低的* COOH中间体形成势垒并且具有最佳的* CO结合能。此外,原位/operando 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还原Ni+物种在提高CO2RR活性方面的重要性。
这项工作指出了热处理的M-N/C催化剂普遍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原因,以及为Ni-N/C催化剂生成高活性的单价原子分散Ni中心的合成提供指导。
Young Jin Sa, et al, Thermal Transformation of Molecular Ni2+–N4 Sites for Enhanced CO2 Electroreduction Activity, ACS Catal., 2020
DOI:10.1021/acscatal.0c02325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0c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