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构建FeN4/石墨氮原子界面以实现在宽电位范围内高效CO2电化学还原


尽管原子分散的Fe–N–C催化剂在CO2到CO的转化中表现出出色的性能,然而其仅在相当窄的电位范围内才能实现高的CO选择性,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随后的CO二聚或氢化的要求。
近日,清华大学陈晨副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Jiangwei Zhang报道了一种选择性蚀刻策略,可通过调节热解条件来控制单个FeN4位点点的局部氮化学态,从而实现对N物种的精确调节。
文章要点
1)通过在高温热解中向惰性气体气氛中添加5%的H2,研究人员成功地选择性地消除了掺氮碳基质中不需要的“亲脂性位点”。 并在最终生成的材料H2-FeN4/C中仅留下了占主导地位的石墨氮物种。
2)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和实验结果显示,包括吡啶和N原子在内的“亲脂性位点”有利于HER。电化学测量结果显示,H2-FeN4/C在-0.3至-0.8 V的极宽电位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CO选择性,FECO超过90%。
3)原位ATR-SEIRAS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选择性刻蚀策略不仅可以通过除去吡啶N和吡咯N来抑制寄生HER,而且可以在具有不同电子结构和化学特性的两个原子/位之间构建一个“原子界面”。生成的“原子界面”存在于剩下的石墨N原子和FeN4位点之间,促进了H2O和CO2的协同吸附,促进了CO2的活化和转化为*COOH中间体。
参考文献
Liu et al., Constructing FeN4/graphitic nitrogen atomic interface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over a broad potential window, Chem (2021)
DOI:10.1016/j.chempr.2021.02.001
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1.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