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表面改性工程使4.6 V单晶富镍正极具有优异的长期循环性能


为了提高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竞争力,在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NCM)中提高镍(Ni)含量和降低钴(Co)含量是一种可行的策略。然而,由于不可逆的界面相变和不可避免的裂纹形成,NCM正极在实际的长期循环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容量衰减问题。
近日,中南大学郑俊超教授报道了采用原位改性的方法,将单晶层状的LiNi0.6Co0.1Mn0.3O2(SC-NCM)颗粒相互连接,形成均匀、共形的Li1.8Sc0.8Ti1.2(PO4)3(LSTP)保护层。
文章要点
1)LSTP表面改性有助于在正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坚固的正极-电解质界面薄膜,可以防止电解质对SC-NCM的腐蚀,而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可以改善恶劣条件下长循环引起的晶间裂纹。此外,LSTP导电改性层促进了锂离子在正极粒子之间的传输,有效地提高了倍率性能。
2)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的SC-NCM在5 C的高倍率放电下具有144.3 mAh g−1的可逆容量,500次循环后在4.6 V的超高充电电压下仍保持90.27%的容量保持率。此外,开发的基于石墨/LSTP改性SC-NCM的软包全电池的面容量为5.44 mAh cm−2,在1700次循环后出色地保持了89.6%的容量保持率,138.9 mAh g−1的高放电容量。
这项工作突出了在高电压(>4.3 V vs Li/Li+)和实用面电容负载(>2.5mAh cm−2)下,富Ni单晶NCM的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参考文献
Xin-Ming Fan, 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Engineering Enabling 4.6 V Single-Crystalline Ni-Rich Cathode with Superior Long-Term Cyclability, Adv. Funct. Mater. 2021
DOI: 10.1002/adfm.202109421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