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军院士Biomaterials:融合肽设计的“静态多功能”钛植入物,同时增强了抗感染、血管生成和骨整合

尽管抗菌钛植入物可以预防骨科生物材料相关感染(biomaterial-associated infection,BAI),但它们显示出细胞毒性和延迟骨整合。因此,多功能植入物对于同时抑制BAI和促进骨整合是理想的,尤其是具有非必要外部刺激的“静态多功能”植入物。
鉴于此,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王琳等人通过固定包含HHC36抗菌序列和QK血管生成序列的创新融合肽(FP),开发了一种“静态多功能”的钛植入物。
具体方法
研究人员合理地将这两个序列与Lys-Lys序列融合,并通过寡聚乙二醇(OEG4)引入了叠氮基。之后,通过一种改进的带有炔基的硅偶联剂(炔基-PEG-三乙氧基硅烷)将烷基引入钛表面,因为硅偶联剂是一种引入有效位点以固定分子的有效策略。并使用硼氢化钠还原促进Cu(I)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CuAAC-SB)将设计的FP整合到钛表面上,据报道CuAAC是固定生物分子在生物材料表面上的可行方法。与具有抗坏血酸钠还原作用的传统CuAAC(CuAAC-SA)相比,CuAAC-SB的固定效率更高。
抗菌效果明显
FP工程植入物对4种临床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均超过96.8%,比混合肽改性的抗菌活性强。这可能是由于HHC36序列的细菌可及表面积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该植入物可同时促进细胞增殖,上调HUVECs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蛋白(VEGF和VEGFR-2)和hBMSCs成骨相关基因/蛋白(ALP、COL-1、RUNX-2、OPN和OCN)的表达。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骨缺损模型的体内实验表明,FP工程植入物可杀死99.63%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促进血管化和骨整合。相信这项研究为开发“静态多功能”骨科植入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
参考文献:
Junjian Chen, et al., Fusion peptide engineered “statically-versatile” titanium implant simultaneously enhancing anti-infection, vascularization and osseointegration. Biomaterials 2020.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446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