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鎏敏/李巨Matter: 通过抑制硫的迁移率实现高性能Li-S电池

第一作者:薛伟江
通讯作者:索鎏敏,李巨
通讯单位:麻省理工学院,中科院物理所等
研究亮点:
1.首次开发了一种同时具有高电子、离子电导和电化学活性的Chevrel相Mo6S8隔膜多功能涂层用于锂硫电池中。
2. 该隔膜多功能涂层有效抑制了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和“Li2S阻塞效应”,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3. 不同于传统非活性涂层会降低全电池能量密度,该新型涂层可以匹配压实后的碳硫正极,使体积能量密度提高20%以上,且大幅提高了软包电池的循环寿命。
研究背景
与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相比,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是下一代高比能电池体系的理想候选之一。硫(S8)是典型的阴离子变价的转换反应正极材料,优点是理论容量高,但缺点在于其电导率非常低(1×10-15 S/m),而且电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极易溶于醚类电解液,穿梭到金属锂负极发生不可逆反应,被称为“穿梭效应”,是限制锂硫电池循环寿命的最重要原因。在放电过程中,液态的多硫化锂还会形成Li2S绝缘层覆盖在正极表面,阻碍电子和离子的传导,使电池的倍率性能下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多硫化锂的迁移。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保持高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同时解决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和“Li2S阻塞效应”,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成果简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索鎏敏副研究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和薛伟江博士合作,在前期“嵌入-转化”混合电极大幅提升锂硫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研究基础上(Nature Energy, 4, 374-382, 2019),首次开发了一种同时具有高电子、离子电导和电化学活性的Chevrel相Mo6S8隔膜多功能涂层,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将其应用到锂硫软包电池的研究中。
图1. Mo6S8隔膜多功能涂层用于锂硫电池。
要点1:Mo6S8隔膜多功能涂层抑制多硫化锂的“穿梭”
该新型涂层成功抑制了Li2S绝缘层的形成,实现了传统硫正极的快速充放(25分钟充满/放空)。该涂层对多硫化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成功地抑制了多硫化锂的“穿梭”,实现了工业级高负载(~4 mg/cm2)碳硫正极的长寿命循环。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传统非活性涂层会降低全电池能量密度,该新型涂层可以匹配压实后的硫正极,使体积能量密度提高20%以上。
要点2:同步辐射全场X射线扫描成像揭示涂层演化机理
研究者们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全场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FullField X-ray Tomography,FFXT),首次在实际电池运行过程中研究了该涂层材料的演化机理。此外,软包电池的性能测试进一步表明,该多功能涂层的使用可以将循环寿命提高一倍以上,对推动锂硫电池商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 3. PP@LixMo6S8多功能隔膜在原位电化学过程中的同步辐射全场X射线三维成像。
图 4. PP@LixMo6S8多功能隔膜在扣式锂-硫电池中电化学性能。
图 5. PP@LixMo6S8多功能隔膜与碳涂覆隔膜PP@C抑制“Li2S阻塞效应”的机理对比。
图 6. 采用PP@LixMo6S8多功能隔膜的软包电池电化学性能。
小结
鉴于此,该项工作开发出一种用于Li-S电池的电化学活性多功能LixMo6S8中间层,同时具备出色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和防止Li2S堵塞的能力。与压实后的碳硫正极配合使用,可大大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循环能力。这项工作克服了与非活性材料有关的隔膜改性的主要限制,并将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的Li-S电池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Xue, Weijiang, et al."Manipulating Sulfur Mobility Enables Advanced Li-S Batteries."Matter (2019).
DOI: 10.1016/j.matt.2019.07.00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238519301067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