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明明可以发六万篇文章,他们却只发了一篇!

小纳米
2020-02-02


为什么我们要发表论文?

人穷其一生,最多能发表多少论文?

有的人,随波逐流,一篇论文拆成十篇来发;

有的人,奇思妙想,一篇论文就足以载入史册。

 

科学的最高目标是发现真理,发现自然规律然后加以创造,为人类所用。可以说,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万法归一,譬如万有引力,相对论,或者麦克斯韦方程等等。

 

从费曼讲起,纳米材料发展至今已经数十年,与之相关的诺贝尔奖不在少数,之所以难以得到规模化应用,主要还是受制于其精准可控的规模化合成。科学家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那么,有没有一种通式,可以在纳米合成领域实现万法归一的效果呢?

 

今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Raymond E.Schaak团队,以纳米棒异质结为案例,在Science杂志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案例,一套策略可以合成多达六万五千多种纳米棒异质结材料的样品库。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震撼的图片: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纳米棒异质结的合成,主要有两类办法:一类是自上而下,包括表面生长,模板法等等,其问题在于产量太少。另一类是自下而上,主要是液相法,其问题在于操作复杂程度难以精准调控。

 

Raymond E. Schaak团队选择了液相法,所采用的策略从原理上来说也很简单,就是离子交换,但是其中内涵非常丰富。他们以113个实验为例,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方法的魔性:

 

以Cu1.8S纳米棒为起始材料,通过连续注入5种金属离子Zn2+, In3+, Ga3+,Co2+, Cd2+,通过超级精确控制离子交换的量,对每个溶剂和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最终实现了多达6种材料、8种排列方式、11种界面组成的6万多种可能性。

 

图片4.png


这项工作最大的亮点在于,为我们找到了一种可称为规律和法则的纳米棒异质结合成方法,把纳米材料的精确控制做到了极致,为我们寻找其他各种纳米材料的合成法则打造了一个样本。它告诉我们,要做好合成,数学很重要,需要精确考虑很多细节的事情,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的背后,是对于化学、物理以及材料科学的深刻认识,而不是炒菜式的炒出几万篇文章了事。

 

对于纳米合成这个已经相对“古老”的课题,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在广泛应用之前,还差临门一脚。可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临门一脚没踢出来,始终是零。

 

正如费曼所言:

“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参考文献:

Benjamin C. Steimle, Julie L. Fenton,Raymond E. Schaak et al.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a scalable heterostructurednanorod megalibrary. Science 2020, 367, 418-424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76/418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