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EnSM:用于长循环水系电池的耐化学腐蚀Cu-Zn/Zn复合负极

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网储能等技术的空前发展,加剧了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的高效储能设备的开发。采用锌金属负极和水系电解质的可充电电池因其成本效益高、安全性高、环境友好、能量密度大等优点,正成为强有力的选择。然而,锌金属具有化学活性,由于其低氧化还原电位,其在水系电解质中易受到化学腐蚀。揭示锌金属负极的腐蚀机理,提高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对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发现锌金属电极在置于ZnSO4电解质水溶液中时容易被氧化,形成氢氧化锌和氢气,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和膨胀问题,从而使电池失效。为了抑制这种化学腐蚀,在锌金属负极中引入一种具有腐蚀性的金属铜,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将其转化为Cu-Zn合金/Zn复合材料,以形成结构致密、均匀的Cu/Zn复合材料。所获得的Cu-Zn/Zn电极在1 mA/cm2和0.5 mAh/cm2的电流密度下静置1个月后表现出超过1500圈的稳定循环,过电势(46 mV)几乎没有变化,而纯锌电极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出较大的电压波动和较高的过电位(> 400 mV),这一结果表明抑制可充电水性电池中Zn金属负极化学腐蚀的重要性。这项工作为水系电池中锌金属电极的腐蚀提供了基础的认识,说明了腐蚀对锌金属电极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影响,为稳定可深度充电的水系电池中锌负极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Zhao Cai, Yangtao Ou, Jindi Wang, Run Xiao, Lin Fu, Zhu Yuan, Renmin Zhan, Yongming Sun. Chemically resistant Cu-Zn/Zn composite anode for long cycling aqueous batterie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16/j.ensm.2020.01.03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0.01.032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