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Angew. Chem. Int. Ed.: 13C标记法研究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降解机理

小学生
2020-02-29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分解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因此,搞清楚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分解机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电解液的分解产物多样且复杂,至今为止,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电解液分解机理。为了清楚地分析电解液的分解过程,德国明斯特大学Sascha Nowak课题组使用13C标记的碳酸乙烯酯(EC)和未标记的碳酸二乙酯(DEC)混合溶剂配成1M LiPF6电解液,并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表征分解产物的结构。

 

本文要点

1)   作者分析了高温时电解液的分解产物,发现溶剂的分解是基于EC的分解;乙二醇类物质的产生是基于EC的聚合和脱羧反应;产物中羰基碳可能来源于EC或DEC, 其中,DEC的羧基碳主要存在于产物分子末端;反应的终止主要是由于DEC的作用;烷基氧锂物种来源于线型碳酸酯;

2)   作者分析了电化学循环中电解液的分解产物,发现溶剂分解和寡聚磷酸盐类的产生均是基于EC的分解;乙二醇类物质的产生是基于EC的聚合和脱羧反应;产物中羰基碳可能来源于EC或DEC;反应的终止主要是由于烷基氧锂的作用;烷氧类物质来源于线型碳酸酯;形成的氧(氟)磷化物主要来源于DEC的作用。




参考文献:

Jonas Henschel et al., Clarification of Decomposition Pathways in a State‐of‐the‐Art Lithium Ion Battery Electrolyte through 13C‐Labeling of Electrolyte Components,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00727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