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Chem Rev综述: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报道顺磁性金属-金属键多金属化合物

纳米技术
2020-03-05


多金属有机配合物在过去十几年间发展迅速,多种代表性的结构被先后开发出来,比如线性、三角形型结构,包含两种、三种或以上金属的结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John F. Berry报道总结了顺磁性金属-金属键构成的多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和分子结构、磁性、电子结构性质、电荷传递。

Abstract Image


本文要点:

(1)各种合成多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方法以及各种多金属有机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磁性、反应性、应用。合成方法:自组装,金属配体方法。电子自旋态的控制:(a)非成对单电子的离域程度,(电子在双原子之间轨道)直接交换,(电子在多个磁性原子之间经由桥接的抗磁性原子)超交换作用,(以氧原子作为中间媒介,两个不同价态 的过渡族离子间的交换相互作用)双交换作用。分子结构:双金属之间的键长,双金属之间的价电荷。电子结构:C4对称体系电子结构,C3对称体系电子结构。磁性:单独的磁性离子,相互偶合的多个磁性离子。

(2)使用formal shortness ratio (FSR)对不同金属-金属键的间距进行比较;使用Goodenough–Kanamori规则对多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磁性进行描述;使用电子在金属-金属键中的离域程度描述电子结构性质。


参考文献

Jill A. Chipman; John F. Berry,Paramagnetic Metal–Metal Bonded Heterometallic Complexes

Chem. Rev. 2020, 120, 5, 2409-2447,DOI: 10.1021/acs.chemrev.9b00540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hemrev.9b0054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