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综述:贵金属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

贵金属的双金属纳米粒子在成像,生物医学设备(包括纳米医学)和非均相催化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它们的合成方法已经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包括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在一个粒子中混合两种金属来改变粒子的特性,这扩展了它们在催化(包括电催化),生物医学和成像中的适用性。近日,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Kateryna Loza和Matthias Epple以及恩斯特鲁斯卡中心的Marc Heggen综述了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当前研究进展。重点研究包含贵金属(即铂族金属)和两种贵重金属银(Ag)和金(Au)的双金属纳米颗粒。
文章要点:
1)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通常,有两种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自下而上(通过还原金属阳离子)和自上而下(通过分解较大的物体,例如通过激光烧蚀或研磨)。
2)除了表征单金属纳米颗粒所需的参数(主要是尺寸,尺寸分布,形状,晶体学性质,表面功能化,电荷)外,还需要进一步信息来全面表征双金属纳米颗粒。这关系到双金属纳米粒子总体的整体元素组成(两种金属的比例)和各个纳米粒子中元素的内部分布(例如,均质合金,核-壳体系和可能的中间阶段的存在)。
3)概述了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生物学特性以及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应用。
4)总结了双金属纳米粒子的未来发展包括:(1)三种或多种金属混合在一个纳米颗粒中,研究扩展到材料的高熵合金领域;(2)使双金属纳米粒子变小直到它们达到满足原子锐团簇面积的超小粒子尺寸要求;(3)超微结构方法在研究纳米颗粒的内部晶体学与元素分布上将会越来越重要;(4)合成方法将伴随原位方法,将会对双金属纳米颗粒的颗粒形成过程有更多了解 ;(5)理论计算在预测和理解双金属纳米粒子的性能上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Kateryna Loza,et al, Synthesis,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of Noble Metals, Adv. Funct. Mater. 2020
DOI: 10.1002/adfm.201909260
https://doi.org/10.1002/adfm.20190926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