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Nanotechnology:溶酶体中混合电荷纳米颗粒的靶向结晶诱导癌细胞选择性死亡

溶酶体已经成为抗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因为溶酶体细胞死亡绕过了经典的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使其能够靶向于凋亡和耐药癌症。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几个小分子-大多是重新调整用途的药物-进行了测试,这些小分子通常表现出较低的癌症选择性,使得它们只适用于联合治疗。有鉴于此,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Bartosz A. Grzybowski、Kristiana Kandere-Grzybowska等研究人员,展示了被一定比例的正负电荷配体覆盖的混合电荷纳米颗粒可以选择性地靶向癌细胞中的溶酶体,而对正常细胞只表现出边缘的细胞毒性。
本文要点
1)这种选择性是由不同的pH依赖的聚集事件引起的,从细胞表面形成易于内吞的小簇开始,到癌症溶酶体内形成大而有序的纳米颗粒组件和晶体结束。
2)这些集合体不能通过胞吐作用清除,导致溶酶体肿胀,从而逐渐破坏溶酶体膜的完整性,最终损害溶酶体功能并引发细胞死亡。
参考文献:
Magdalena Borkowska, et al. Targeted crystallization of mixed-charge nanoparticles in lysosomes induces selective death of cancer cel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0.
DOI:10.1038/s41565-020-0643-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43-3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