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Joule:双源共蒸法,18.13%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模组

2020-04-0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效率(PCE)的快速提高引起了人们对该技术实现商业化的兴趣。利用现有的工业流程可以促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过渡。 南洋理工大学Nripan Mathews , Subodh Mhaisalkar和Annalisa Bruno 等人证明了在PSC和微型模组中热共蒸发MAPbI3层的可扩展性。
本文要点:
1)结合钙钛矿层工程,界面优化,表面处理和光管理的策略,小面积的PSC(0.16 cm2的有效面积)和微型模组(21 cm2的有效面积)分别实现了20.28%和18.13%效率。未封装的PSC在1个太阳光下连续照射100个小时以上,可保留约90%的初始PCE。
2)着眼于串联和构建集成的光伏应用,已经开发了半透明的微型模组和彩色PSC,对于一组可见颜色,其PCE约为16%。该工作证明了钙钛矿技术与工业过程的兼容性以及其在下一代光伏领域的潜力。
Jia Li et al. Highly Efficient Thermally Co-evapora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d Mini-modules,Joule, 2020.
https://doi.org/10.1016/j.joule.2020.03.005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