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Nat. Commun.:活学活用,日本科学家攻克锂电池的一个关键难题!

Glenn
2020-04-15


1.png


第一作者:Hongyi Li

通讯作者:TetsuIchitsubo

通讯单位:日本东北大学、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研究亮点:

1. 通过对不同金属箔电极在锂化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测试,证明了具有适当硬度的铝箔可以作为锂电池的自支撑负极;

2. 适当的硬度和金属间化合物AlLi合金的非化学计量比,可以驱动平面内均匀的锂化过程和径向上的成分相互扩散,有效地规避了电池反应过程中的体积应变和合金负极的粉碎问题。

 

合金负极电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和碳质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分别作为正、负极材料,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逐渐达到理论极限,进一步开发新型的电极材料极为关键。其中,合金负极材料的容量是传统石墨负极的3-10倍,在下一代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然而,伴随着锂化/脱锂行为,与石墨负极相比,合金负极在电池反应过程中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造成电极粉碎。

 

因此,如果金属箔(特别是Sn或Al)能够在电池反应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电极结构,那么不仅可以避免使用贵重的铜作为集流体,同时有助于显著提高实际的负极容量。

 

成果简介

有鉴于此,日本东北大学的Tetsu Ichitsubo团队利用冶金学观点,包括热力学、弹性应变和扩散,来规避合金负极中的体积应变。实验中,铝箔同时作为了锂电池中的负极活性材料和集流体,从而建立了一个“单一材料电极”的概念。


1586935012548504.png

图1. 传统锂电池和使用AlLi合金负极的锂电池组装工艺。

 

要点1:不同金属锂化后的形貌

为了检验不同金属箔负极的结构稳定性,对Al、Zn和Sn箔进行了锂化处理,结果显示:

(1)对于维氏硬度低于HV 30的软金属,Sn(纯度99.9%)箔和退火4N-Al箔(纯度99.99%,以下称为“Al4N-HT”)在锂化后,产生局部塑性变形。此外,锂化过程不均匀,这表明基体的力学(弹塑性)变形强烈地影响了锂化过程。


(2)与软箔相比,硬轧2N-铝箔(纯度99.8%,2N-Al)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锂化行为。在正面,突出的AlLi晶粒开裂,这表明生长的AlLi合金不能使Al基体变形,而是被硬Al基体挤压。


(3)轧制态4N-Al箔(纯度99.99%,称为“Al4N-AR”)在正面实现了均匀的锂化,而背面没有残留损坏的铝基体。因此,适当的基体硬度可以防止负极基体的变形和合金相的断裂。相比之下,尽管轧制态Zn(纯度99.9%)具有与Al4N-AR相似的基体硬度,但Li几乎沉积在Zn箔的表面,而不是形成Zn-Li合金。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锂在锌中的扩散率和锂化活化能等因素造成的。


1586935035695843.png

图2. 不同金属锂化后的稳定性。


要点2:均匀、定向的锂化过程

作者进一步比较Al4N-AR和Al4N-HT两种金属在锂化/脱锂过程中的演变,以分析其电化学行为差异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软Al4N-HT基体,从扫描电镜中观察到大量位错滑移线的出现,说明锂化区域从突出的AlLi晶粒开始局部生长。

(2)在Al4N-AR中,细小的AlLi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表面,即成功地实现了均匀的锂化。相比而言,在Al4N-HT中,AlLi相优先生长于已膨胀的锂化区,导致Al基体发生塑性变形。

(3)脱锂过程中,Al4N-AR箔形成具有裂缝和微孔的柱状结构,而Al4N-HT箔则直接粉化。


1586935058126727.png

图3. 轧制后铝箔Al4N-AR和充分退火后铝箔Al4N-HT的嵌锂/脱锂过程。

 

要点3:基于冶金过程视角分析机理

基于热力学、弹性应变和原子扩散的角度,作者分析了上述Al4N-AR中AlLi单向、均匀生长的原因,其主要归结为两个问题:

(i)为什么Li在Al4N-AR表面能均匀反应?

由于Al4N-HT中的软Al基体不能承受AlLi相生长引起的内应力,体积膨胀导致塑性变形。之后,Li更愿意被插入到这样的不稳定区域。此外,塑性变形中含有大量的晶格缺陷,有利于Li在Al基体中的扩散。与之相比,适当的基体硬度可以避免基体的塑性变形,从而不存在Li插入的优先区域,使得在Al基体中可以均匀地发生锂化反应。


(ii)Al为何能向表面转移,实现深度锂化?

锂化过程中,Al元素由内向外流动,而Li元素则由外向内流动,这主要是源于二者在不同位置化学势的差异。因此,Al/AlLi界面逐渐向Al基体内部移动,这种一维互扩散机制可以避免由于锂化引起的巨大体积应变。


1586935082202519.png

图4. 铝负极的锂化机理。

 

要点4:合金负极应用

最后,作者提出了“单一材料电极”的概念,用Al4N-AR箔代替传统的石墨材料作为负极,可同时作为活性材料和集流体。这种电极不再需要使用重的铜箔,这将大大简化电池制造过程。

 

电池性能测试表明,在第120次循环后,几乎保持了100%的库仑效率。图4d绘制了第10、40、70、100和120个循环的电位-容量曲线,其中铝负极在0.3-0.4 V内相对于锂表现出稳定的工作电位。SEM图片显示,循环后,除了柱之间的内部空间略有增加外,活性层基本上保持为整体而不粉化,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层的厚度无明显改变。


1586935102738716.png

图5. 铝负极在锂电池中的性能测试。

 

小结

由于均匀的锂化和定向的体积应变,锂化相和铝基体之间形成了非常平整的界面,从而将部分锂化铝箔分为活性物质层和集流体层。基于这种层状结构,铝箔作为负极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此外,活性层一旦被锂化,在去锂化过程中会自发形成多孔结构,以适应随后锂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这可以防止相对脆弱的AlLi合金在进一步的反应中相互碰撞,产生粉碎。这种铝合金负极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

 

参考文献:

Hongyi Li, et al. Circumventing huge volume strain in alloy anodes oflithium batteries, Nat. Commun., 20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452-0#Sec15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