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Nature:再生医学获得突破!小分子让小鼠重见光明

Natt
2020-04-17


在大多数导致不可逆失明的视网膜病变中,光感受器丧失是最终的共同终点,并且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恢复视力。成纤维细胞的化学重编程提供了逆转视力丧失的机会;然而,感觉神经元亚型如光感受器的产生仍然是一个挑战。于此,北德克萨斯大学沃思堡健康科学中心眼科研究所Sai H. Chavala等人发现了一种将皮肤细胞直接重编程为用于视觉的光敏棒状感光器的技术。该实验室制造的棒状感光器使失明小鼠能够检测到光线。相关成果于4月15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本文要点:

1)研究发现使用一组五个小分子可以化学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棒状感光细胞样细胞。将这些化学诱导的感光样细胞(CiPCs)移植到棒变性小鼠(rd1的纯合子,也称为Pde6b)的视网膜下空间导致瞳孔反射和视觉功能的部分恢复。

2研究表明,有丝分裂核通讯(mitonuclear communication)是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CiPCs的关键决定因素。具体而言,用这五种化合物处理会导致AXIN2易位至线粒体,从而导致活性氧的产生、NF-κB的活化和Ascl1的上调。

3预期CiPC可能具有恢复视力的治疗潜力。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直接重编程是如何在细胞水平上介导的。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不仅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视网膜,而且应用于许多其他类型的细胞。

 


Mahato, B., Kaya, K.D., Fan, Y. et al. Pharmacologic fibroblast reprogramming into photoreceptors restores vision.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01-4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