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盈盈AM:具有柱状沉积特征的锂金属负极,大幅提高全电池库伦效率

随着当前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负极接近其理论能量密度极限,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高比能锂电池的关键技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极低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势。但锂金属负极的库仑效率低被认为是锂金属电池的瓶颈,因为沉积的锂的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会极大地影响锂循环效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浙江大学陆盈盈和上海汽车集团Guannan Zhu等人报道了一种增溶剂调节的碳酸盐电解质,它可以实现具有定向柱状形态的锂沉积,具有优异的性能。这项工作表明,锂沉积的晶粒尺寸和微观结构对锂沉积/剥离效率的重要性。
本文要点:
1) 报道了增溶剂调节的碳酸盐电解质可粗化晶粒,引导锂沉积物以定向柱状形态生长。它可以显着增强库伦效率,因为大块锂可以维持电子传导路径,从而可以有效利用锂。
2) 痕量锡(II)作为增溶剂可以提供额外的路易斯酸位点,以配位和溶剂化常规碳酸盐电解质中的NO3-,而Sn2+-NO3-配位溶剂结构可以显着优化SEI和CEI的组成。
3) 在实际测试中,有限的锂金属负极(45 µm Li,≈9mAh cm-2)和高质量负载的NMC811正极(16.7 mg cm-2,3.4 mAh cm-2)搭配的全电池使用寿命至少延长了12倍。
Weidong Zhang, et al., Colossal Granular Lithium Deposits Enabled by the Grain‐Coarsening Effect for High‐Efficiency Lithium Metal Full Batteries,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1740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174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