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AEM综述:杂原子掺杂:提高钠离子存储的有效策略

Nanoyu
2020-06-06


随着能源格局的变化,钠离子电池(SIBs)以其廉价、储量丰富以及与锂离子电池(LIBs)相似的电化学性能,正成为后LIBs时代最有前途的电源之一。SIBs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其晶体结构和本征电子/离子状态密切相关。除了纳米设计和导电复合策略外,杂原子掺杂是提高钠离子和电子在晶体结构中的本征传输特性,加速反应动力学从而获得高性能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有鉴于此,哈尔滨理工大学陈明华教授,浙江大学夏新辉教授综述了杂原子掺杂用于电极材料钠离子存储的最新进展。

文章要点

1研究人员对不同的掺杂策略包括非金属元素掺杂(例如,氮,硫,磷,硼,氟),金属元素掺杂(镁,钛,铁,铝,镍,铜等)以及双/三重掺杂(例如如N–S,N–P,N–S–P)进行了详细回顾和总结。

2研究人员介绍了各种掺杂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同时举例说明了掺杂对晶体结构和本征电子/离子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与电容和能量/功率密度的关系。

3研究人员最后分析了用于先进SIBs电极的掺杂策略的未来发展趋势。

Yu Li, et al, Heteroatom Doping: An Effective Way to Boost Sodium Ion Storage, Adv. Energy Mater. 2020

DOI: 10.1002/aenm.202000927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000927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