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红外方法监测Cu表面电化学CO2转化反应过程

荷兰特文特大学Guido Mul等报道了通过ATR红外方法,在单反射Si-ATR晶体上溅射~10 nm厚的Cu薄膜,并测试其在0.1 M NaOH/D2O溶液中进行电化学CO2转化反应,通过循环伏安方法进行测试,作者对溶解的、界面吸附物种中的变化情况通过红外测试进行鉴定。
在较大的电压中(<-1.2 V vs. RHE)发现了生成OD-和D2,其浓度高于碳酸根物种的浓度,并且在~1410 cm-1处产生最高的IR吸收。在电压在>-1.2 V时,作者发现了CO32-向(D)CO3-的转化过程,同时局部的pH值降低。
作者通过对~1510-1570 cm-1范围内的吸附碳酸根物种吸收峰变化对碳酸根物种进行区分。在-1.2~-0.5 V范围内,通过D2O进行标记,作者发现吸附在多晶Cu薄膜上的CO2二聚体(CO2)2·-自由基离子,并且作者将之前无法归属的位于~1610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归属到CO2的二聚体。作者发现二聚体物种通过脱氢反应转化为CO和CO32-,并且CO32-会进一步转化为碳酸氢根(HCO3-)。生成的吸附CO物种对电压非常敏感,并产生Stark位移。作者发现在~0.5 V中CO物种信号消失,同时显示在~1590 cm-1产生了甲酸吸收峰。作者还通过13CO2进行标记,验证了反应中生成的二聚体物种。
参考文献
Mozhgan Moradzaman and Guido Mul*
Infrared Analysis of Interfacial Phenomena during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over Polycrystalline Copper Electrodes, ACS Catal. 2020
DOI:10.1021/acscatal.0c0213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0c0213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