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AM:新型Bi掺杂非晶态SnOx纳米壳层在低过电位下高效电化学CO2RR为甲酸盐

新型锡基双金属材料工程可以提供诱人的催化性能来促进CO2的电化学还原。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权泽卫教授首次报道了具有天然Bi掺杂均匀非晶态SnOx壳层的Sn1-xBix合金纳米颗粒(x高达0.2)的合成,以实现高效CO2RR。
文章要点
1)通过可调摩尔比的SnCl2和BiI3前驱体的共还原,成功地合成了均匀的Sn1-xBix合金纳米颗粒。TEM和HAADF-STEM图像显示,Sn0.80Bi0.20合金纳米粒子呈球形,单分散,尺寸均匀性好。Sn0.80Bi0.20合金NPs的平均尺寸直径为19.9 ±1.2 nm,与其他Sn1-xBix的平均尺寸直径相似。HAADF-STEM图像清晰地揭示了Sn0.80Bi0.20合金纳米颗粒的原子结构。此外,Sn1-xBix合金NPs的EDS面扫图像,证实了Sn和Bi元素在整个合金NPs上的均匀分布。XRD证实了组成可调范围在x = 0至0.20之间的纯Sn1-xBix合金NPs,显示出晶体结构的均质性和无副产物。通过XPS和CV进一步研究了Sn1-xBix合金NPs上非晶氧化物纳米壳的结构特性。
2)Bi1-xSnOx纳米壳层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0.67−0.92V vs RHE)以较低的过电位促进了甲酸盐的生成,比目前的氧化锡催化剂性能更好,法拉第效率超过90%。由Sn0.80Bi0.20合金纳米颗粒制备的Bi1-xSnOx纳米壳具有74.6m A cm-2的大局部电流密度和95.8%的法拉第效率。
3)详细的电催化分析和相应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Sn物种中Bi原子的引入通过抑制H2和CO的生成促进了甲酸盐的生成。
Qi Yang, et al, Novel Bi-Doped Amorphous SnOx Nanoshells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into Formate at Low Overpotentials, Adv. Mater.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2822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2822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