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用一篇AM综述详解黑磷!

学研汇
2020-09-10


1599726728352975.png

第一作者:Hanwen Liu

通讯作者:Yuqin Zou, HongboLiu, Shuangyin Wang

通讯单位:湖南大学

 

核心内容

基于长期的研究积累,团队全面总结了BP在功能化以及催化(氧析出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光催化,Li/Na离子电池负极和选择性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实现优异性能的关键因素的调控。

 

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黑磷(BP近来颇受研究人员的股关注。与石墨烯和TMDs相比,BP的厚度决定了带隙范围为0.3-2.0eV。随着BP厚度的减小,其带隙增加,且单层BP(称为“磷杂环戊烯”) 带隙可达到2.0 eV。由于具有从可见光到中红外区的宽泛光吸收窗口,BP在可见光催化领域尤其受到重视。此外,作为p型半导体,BP具有高的空穴迁移率(≈1000 cm2V-1s-1),理论容量达到2596 mAh/g。

 

这些优势(带隙、高空穴迁移率和理论容量)赋予BP在光电、选择性传感器、催化和电池等应用领域极大的潜力。本综述详细总结了团队关于BP应用和四个特定领域的研究。

 

1599726747316389.png

图1.显示各种黑磷应用的领域

 

1. 锂电负极应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BP不仅具有可控的纳米结构,而且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与石墨烯和MoS2等其他2D材料相比,BP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2596 mAh/g),这一优势使得BP在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上有比较好的前景。为了在实际生产的LIBs中使用BP,我们必须解决充放电过程中晶体结构的破坏和巨大的体积变化。尽管BP是最稳定的磷同素异形体,但由于体积变化巨大,其二维晶体结构将在充电过程中容易被破坏,造成极低的库仑效率(≈8%)并且可逆容量也不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团队首先总结和讨论了最近关于BP负极的嵌锂/脱锂行为直接可视化的研究,并对BP修饰进行研究以获得更好的应用。

 

3.png

图2. 来自视频帧的时间分辨TEM图显示了在第一次循环期间BP片材的微观结构演变。

 

1599726790214414.png

图3. G-BPGO薄膜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2. 钠电负极应用

与LIBS相似,SIBs阳极的BP同样存在体积变化过大导致BP粉碎的问题。钠离子的半径比锂离子的半径大55%,表明在钠插入/脱插过程中有更大的挑战。因此,设计新型BP纳米复合结构很有必要。

 

1599726812407847.png

图4.  嵌钠的BP 


1599726829100931.png

图5  BP与rGO键合材料

 

3.  OER应用

OER在碱性条件下的催化行为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四个参数:(1)比表面积大,电导率高,保证了OER的良好传质;(2)催化剂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对长期催化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OER活性位点丰富,显示出高效的电催化活性;(4)本征缺陷可以提高催化效率。

目前BP在OER催化中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通过剥离BP膨体,可以获得更大大比表面积,更丰富表面原子缺陷作为活性位点。杂原子掺杂则可以在BP层上能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和缺陷,并提高催化效率,而复合和涂层是提高催化稳定性和导电性的有效途径。这些改进的方法为BP在OER催化中的应用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7.png

图6 通过不同离心速率获得不同厚度的BP纳米片和电化学性能

 

4. HER应用

       研究发现,BP在酸性溶液中的HER性能优异。作为半导体领域的新星,BP独特的2D结构能够减少晶体厚度,从而能够提高产氢效率。一方面,在溶液中超声剥离后,大量的BP会被剥离成磷原子,从而暴露出更多的原子缺陷作为活性位点。另一方面,杂原子掺杂和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是减少ΔGH*增大j0的方法。

 

8.png

图7. BP、MoS2/C和MoS2-BP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

 

5.  光催化制氢应用

 当BP接受到足够的光照时,VB中的电子被激发到CB,而空穴留在VB中,产生电子空穴对。激发的电子迁移到光催化剂的表面,起还原剂的作用,产生H2。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影响产氢。首先,对于捕获约50%的太阳辐射能并具有合适的带结构可见光,带隙应高于1.23 eV,而低于3 eV。通过控制BP层的数量,其带隙可以满足要求。第二,光催化剂中的光生电荷(电子和空穴)应有效分离,以避免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为了抑制这样的重组过程,可以通过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和染料敏化来增加电子给予体。最后,电荷传输、表面形貌和光催化剂的尺寸也对制氢起到重要作用。

 

9.png

图8 BP光催化制氢方案

 

6. 选择性传感器应用

BP作为2D半导体的新秀正在被探索中,最近研究了其传感作用,利用单次原理计算出单层BP具有优越的传感性能。这些性质主要包括表面电荷选通引起的流子密度变化效应,纳米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甚至在环境条件下降解。本文中分别对BP应用在汞传感器、生物传感器、蒸气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中进一步进行了简单解析。通过调节BP的厚度,调节其带隙,以靶向不同的分子,将其应用在不同的传感器上。

 

10.png

图9 传感应用

 

小结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BP在Li/Na离子电池负极、OER/HER催化剂、光催化制氢、选择性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并深刻剖析了决定性能优异的关键因素,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Recent Advances on Black Phosphorus forEnergy Storage, Catalysis, and Sensor Applications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