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碳点的千克级合成与功能化用于出色的电化学储钾

碳点(CDs)是一种在三个维度上都具有小于10 nm的超小尺寸的碳材料,得益于其有巨大的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遗憾的是,其合成方法复杂,产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近日,中南大学侯红帅报道了以乙醛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CDs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高效、低成本的Aldol缩合反应实现了千克级碳点(KCDs)的合成。
文章要点
1)该反应过程仅需2h,反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后可达千克级。此外,研究人员在反应中加入含杂原子的试剂对CDs进行改性。通过分别加入尿素和半胱氨酸,以改变CDs的表面状态,制备了氮掺杂(NCDs)和硫氮双掺杂(NSCDs)的功能性CDs。所合成的CDs具有产率高、分散性好、官能团丰富等优点,可作为制备碳材料的优良碳源。
2)研究人员将CDs可控组装的特点结合理论计算,设计了功能化一维碳纤维(CF),并通过Zn化合物诱导CDs的组装,构建了一种高性能的储钾负极材料。所获得的氮掺杂碳纤维(NCF700)作为钾离子电池(PIBs)的负极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46.6 mA g−1的条件下,100次循环后可以保持230.1 mAh g−1的容量,当电流密度从100增加到2000 mAg−1时,可以获得230.1 mAh g−1的比容量。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产量的CDs制备方法,促进了CDs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Lin Li, et al, Kilogram-Scale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Dots for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otassium Storage,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0c10624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10624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