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 原子钴空位簇可实现优化的电子结构,以实现高效的水分解

表面上产生的空位可以改变局部电子结构,从而使析氢和析氧反应具有更高的固有活性。然而,空缺工程的传统策略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硫/氧缺陷上,这些缺陷经常忽略了金属空位。
有鉴于此,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侴术雷教授和Wei‐Hong Lai、北京工业大学索红莉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通过控制Ir单原子在由IrCo合金颗粒和氮掺杂碳(NC)组成的超薄二维非均相衬底上的团聚形成Co空位的新策略。
本文要点
1)通过控制铱单原子的迁移,可以通过原子调节钴空位的大小来实现钴空位团簇。在IrCo合金表面上的Co空位团簇的聚结导致d带能级的增加,从而导致对析氢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增强。Ir单原子在IrCo合金上的高温迁移会导致原子钴空位的产生,这在分解水产生氢和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其中,样品在热解温度为850℃时,空位浓度最大,形成空位团簇,无论是在酸性电解质还是碱性电解质中,都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样品IrCo@NC‐850在1 M氢氧化钾(KOH)电解质中HER/OER过电位为82/302 mV,在0.5 M硫酸(H2SO4)溶液中HER/OER过电位为50/315 mV。
3)理论计算表明,Co空位簇可以优化IrCo@NC‐850的电子结构,通过获得良好的性能,大幅改善氢和氧中间体的相互作用构型。
参考文献:
Yu‐Qi Zhou et al. Atomic Cobalt Vacancy‐Cluster Enabling Optimized Electronic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fm.202101797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1797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