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界面化学调控助力大功率高容量锌/钠金属负极

高功率、高容量下金属电极的稳定电镀/剥离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调整基底上的金属沉积行为可以部分解决枝晶的形成,但通常只能在低电流密度和有限的容量下起作用。
近日,香港理工大学Biao Zhang报道了提出了一种先进的由一层导电亲锌涂层改性的隔膜策略,这种隔膜不仅抑制了Zn枝晶的生长,而且消除了不可避免的Zn枝晶。
文章要点
1)在筛选了各种元素后,研究人员选择了具有电化学稳定性、导电性和优良的亲锌性的Sn作为候选元素。
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导电锡层实现了均匀的电场分布,从而使锌在负极上均匀沉积,延缓了锌枝晶的形成。此外,Sn镀层的导电性和亲锌性引发了隔膜上的锌沉积。它融合了循环过程中负极生长出的锌,消除了不可避免的锌枝晶,避免了短路。
3)在严格的测试条件下,具有这种Sn镀层隔膜的Zn金属实现了无枝晶的Zn形貌和较长的循环性能(在5 mA/cm2下循环1000 h,容量为5 mAh/cm2;在10 mAh/cm2下循环500 h,容量为10 mAh/cm2)。同时,MnO2/Zn全电池可以在有限锌含量的情况下运行。
4)由于Sn的亲钠/亲钾性,这一策略也可以应用于Na/K金属电池。
这项工作为通过改变隔膜/电解液界面来构建安全的金属电池提供了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Hou, Z., Gao, Y., Tan, H. et al. Realizing high-power and high-capacity zinc/sodium metal anodes through interfacial chemistry regulation. Nat Commun 12, 3083 (2021).
DOI:10.1038/s41467-021-2335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3352-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