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秀&张强AM综述:锂硫电池研究进展:从科学研究到商业化应用

锂离子电池在过去30年里给便携式电子产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最终在2019年,三名对锂离子电池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随着当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极限,开发超越锂离子化学的新电池技术对下一代高储能具有重要意义。锂硫电池依赖于锂和硫之间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与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相比,由于其超高的能量密度,有望取代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用于下一代储能。在过去的60年里,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里,锂硫电池在学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有鉴于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汪国秀教授,Dawei Su,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综述了锂硫电池在硫基复合正极设计、隔膜改性、粘结剂改进、电解液优化、锂金属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并对锂硫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章要点
1)作者首先阐述了锂硫电池的原理和挑战,在硫正极方面目前存在的挑战主要是:i)硫和硫化锂较低的电导率。;ii)中间体LiPSs的溶解和穿梭效应;iii)硫锂化为硫化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在锂负极方面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包括:i)金属锂与多硫化物的副反应;ii)锂枝晶的生长;iii)锂金属在剥离和镀锂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
2)作者接下来详细阐述了为了克服上述挑战,以提高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各种策略,包括在基体材料中包覆硫、改进隔膜、改进粘结剂、优化电解液和锂金属保护等。
3)作者最后对锂硫电池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使其离大规模实际应用更近一步。主要包括:正极硫含量,面硫负载量,贫电解液条件,全固态锂硫电池,锂硫软包电池原型,安全性和成本等。
参考文献
Yi Chen, et al, Advanc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From Academic Research to Commercial Viability, Adv. Mater. 2021
DOI: 10.1002/adma.202003666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3666.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