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半个月多篇顶刊,唐本忠院士等人取得系列进展!

奇物论
2021-07-06


1. Adv. Mater综述:聚集诱导发光活性凝胶的制备,功能和应用


图片.png


北京理工大学黎朝研究员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对聚集诱导发光活性凝胶的制备,功能和应用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本文要点:

(1)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发色团(AIEgens)在其聚集状态下会发出强烈的荧光,而它在溶液中作为离散分子的发光则可以忽略不计。作为一种具有紧凑相和自由空间的溶胀类固体,凝胶能够操纵分子内运动。具有AIE活性的凝胶也因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作者在文中对AIE活性凝胶进行了全面的概述,详细介绍了目前所采用的制备策略,总结了AIEgens的应用和AIE凝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结构-性质关系;此外,作者也介绍了AIE活性凝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最后,作者讨论了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方法以及AIE活性凝胶未来的发展前景。

图片.png

Zhao Li. et al.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ctive Gels: Fabrications,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ma.20210002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0021


2. Biomaterials:负载AIEgen的纳米纤维膜用于太阳光触发的光动力/光热抗菌

图片.png

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的爆发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PPE)。然而,目前PPE的原材料严重短缺,并且不适当的PPE处理和消毒也会导致交叉污染。因此,开发既能拦截微生物又能自去污的抗菌材料对于构建可重复使用、可杀菌的PPE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于此,深圳大学王东副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可被太阳光触发产生光动力/光热抗病原体性能、负载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发光原的纳米纤维膜TTVB@NM。
 


本文要点:
(1)由于其具有多孔的纳米结构,TTVB@NM对超细颗粒和致病性气溶胶具有非常出色的拦截效果。得益于具有AIE活性的掺杂剂所具有优越的光物理性能,该TTVB@NM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光吸收、高效的ROS生成和温和的光热转换等综合性能。

图片.png

(2)一系列的抗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TTVB@NM可在10分钟的阳光照射下有效灭活含细菌(抑制率为99%)、真菌(抑制率为88%)和病毒(抑制率为99%)的致病性气溶胶。综上所述,这一研究为构建可重复使用且高效杀菌的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护应用价值。

图片.png

参考文献:
Meng Li. et al. AIEgen-loaded nanofibrous membrane as photodynamic/photothermal antimicrobial surface for sunlight-triggered bioprotection. Biomaterials. 202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100363X


3. ACS Nano:线粒体特异性AIE分子用于光动力杀死真菌和有效治疗角膜炎


图片.png


由于哺乳动物细胞与真菌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发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仍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巨大挑战之一。此外,真菌受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快速突变也会导致耐药性的出现。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复旦大学施裕新教授以亚细胞水平的细胞器线粒体作为替代靶点,通过靶向线粒体的AIE分子(AIEgens)进行光动力治疗(PDT)以对真菌进行有效杀灭。

 

本文要点:

(1)研究表明,具有阳离子异喹啉(IQ)基团和适当疏水性的三种AIEgens(IQTPE-2O、IQ-Cm和IQ-TPA)可以优先富集在真菌(而非哺乳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上。在白光照射下,这些AIEgens能够有效地产生1O2以对真菌线粒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发真菌死亡。

(2)实验表明,IQ-TPA对真菌的PDT效率最高,而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则可忽略不计,因此能够实现对真菌的选择性高效杀灭。此外,实验也通过在真菌感染的兔子模型上对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治疗以评价该PDT策略的临床效用。结果表明,IQ-TPA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临床使用的玫瑰红,充分证明了该PDT策略在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图片.png

Chengcheng Zhou. et al. Mitochondria-Specif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 for Selective Photodynamic Killing of Fungi and Efficacious Treatment of Keratitis.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1c0350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3508


4. JACS:共晶过程中固态分子运动的可视化和操纵


图片.png


固态分子运动(SSMM)对材料的行为和性能调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SSMM的研究,特别是对多组分体系的研究,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有鉴于此,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吉林大学的卢然等研究人员,报道了共晶过程中固态分子运动的可视化和操纵。

 

本文要点

1研究人员通过与共晶工程的合作,实现了FSBO((E)-2-(4-氟苯乙烯基)苯并[d]恶唑)/TCB(1,2,4,5-四氰基苯)和PVBO((E)-2-(2-(吡啶-4-基)乙烯基)苯并[d]恶唑)/TCB双组分体系中SSMM的可视化和操纵。

2得到的黄发射F/T(FSBO/TCB)共晶显示出开启的荧光,绿发射P/T(PVBO/TCB)共晶显示出更红的发射,二者均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射特性。

3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FSBO/TCB和PVBO/TCB的研磨混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分子运动,其荧光信号很容易观察到。

4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研磨,FSBO和TCB分子也可以在一维管中移动4毫米。SSMM引起的独特发射变化能够应用于信息存储和动态防伪。

本文研究工作不仅可视化和操纵了SSMM,而且为聚合科学中的多组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见解。


图片.png 


Haoran Wang, et al. Visual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Solid-State Molecular Motions in Co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 JACS, 2021.

DOI:10.1021/jacs.1c0259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2594


5. Biomaterials:用于制备高性能光敏剂以实现成像指导的光动力治疗的新策略


图片.png


体系间交叉(ISC)对于光敏剂(PSs)的光动力治疗(PDT)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何合理设计具有高效ISC过程的PSs以改善活性氧(ROS)的产生仍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西北师范大学雷自强教授、马恒昌教授、深圳大学王东副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通过电子受体-供体工程以将更小的单线态-三重态能隙(ΔEST)和更大的自旋轨道耦合(SOC)官能团整合到PS骨架中,构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PSs。

 

本文要点:

(1)在实验所制备的各种PSs中,TaTIC具有最突出的ROS生成能力,明亮的近红外(NIR)荧光峰(超过840 nm)以及理想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因此它被确定为最适用于PDT的PSs。研究发现,TaTIC的ROS生成效率甚至优于一些常用的PSs,其中包括著名的孟加拉玫瑰红PS。

(2)为了进一步扩大其诊疗应用范围,实验利用两亲性基质对TaTIC进行包裹以制备得到水分散型纳米颗粒(NPs)。实验结果表明, TaTIC NPs在荷瘤小鼠模型上具有良好的PDT性能,可以实现完全的肿瘤消除。结合其具有的良好生物安全性,TaTIC NPs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际临床应用前景的诊疗药物。

图片.png

Zengming Yang. et al. Incorporating Spin-Orbit Coupling Promoted Functional Group into an Enhanced Electron D-A System: A Useful Designing Concept for Fabricating Efficient Photosensitizer and Imaging-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1002908


6. Adv. Mater综述:刺激响应型AIEgens

图片.png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浙江大学张浩可研究员对刺激响应型AIEgens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本文要点:

(1)得益于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AIEgens领域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其中,刺激响应型AIEgens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2)作者在文中以力、光、极性、温度、电、离子和pH等7种最具代表性的刺激类型为例综述了刺激响应型AIEgens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每种类型的系统在实现各种应用时所需的刺激响应性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开发下一代具有更广泛应用价值的刺激响应型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指导方针。

图片.png

Jing Zhang. et al. Stimuli-Responsive AIEgens.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DOI: 10.1002/adma.20200807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8071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