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Cu催化,北大Nature!

催化计
2021-07-21


图片.png


第一作者:Xu Qiu, Yueqian Sang, Hao Wu

通讯作者:焦宁, K. N. Houk

通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主要内容

合成化学一直以来都围绕着构建C-C键进行,但是目前合成C-C键的方法学仍具有较高挑战,发展构建C-C键的方法能够有助于发展有机合成、煤的气化、石油裂解、聚合物降解、生物质转化等领域。芳基环状结构是惰性化学品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但是由于芳香性、较弱的极性,芳基环在大量反应过程中没有反应活性。在过去的一些年间仅仅发展了少数几种方法能够进行惰性芳环C-C键切断的方法,而且此类切断C-C键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中进行,以化学计量比的过渡金属有机试剂或者酶催化方法同样非常缺乏。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焦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K. N. Houk等报道一种Cu催化芳烃开环反应的方法学,该反应能够使用氧气作为氧化剂打开芳烃的环结构,该方法学能够将芳胺、芳基硼酸、芳基叠氮、芳基卤化物、芳基三氟甲磺酸、芳基三甲基硅氧烷、芳基羟肟酸、芳基重氮盐等通过开环反应转化为烯基氰化物,这种反应方法学能够用于修饰多环芳烃,制备工业上非常重要的己二胺、己二酸。此外,作者在一些复杂有机分子的后期官能团化反应、稠环化合物的修饰反应中验证了该反应方法学的广泛应用前景


背景

图片.png

图1. (a-b)经典芳烃活化方法(c)本文发展的Cu催化芳环开环反应方法学


历史上苯是在200年前由Faraday发现的,随后对芳环取代的相关研究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是与芳环C-C键切断相关的扩环/开环反应研究进展非常缓慢,工业上的石脑油(naphtha)加氢裂解处理苯的反应需要在高温中进行,生成甲基环戊烷和链状饱和烃的混合产物。此外,虽然从苯出发制备C6合成子以及复杂结构链状分子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目前仍无法在温和条件中实现高效率和选择性切断芳环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间,人们发展了几种切断芳环的方法学:

细菌催化。通过细菌切断苯环,经过氧气氧化,经历多步反应将苯转化为己二烯二酸,这种细菌催化过程难以进行模拟;

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哥伦比亚大学Gerard Parkin发展了Mo(PMe3)6催化活化氮杂芳烃、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ark R. Crimmin等发展了N,N-双齿配体稳定的烷基Al(I)卡宾催化活化苯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侯召民发展了三核Ti分子活化苯的方法;

卡宾、氮宾、亚磷基催化实现芳环的扩环生成7元环状结构。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之外,目前还没有发展出能够实现切断芳环C-C键合成链式产物的方法。


反应设计

由于相关文献中1,2-双叠氮苯在加热分解反应能够生成1,4-双氰基-1,3-丁二烯,这个反应现象说明1,2-亚苯基双氮宾中间体能够实现苯环开环反应。因此,作者设计了NaN3与Cu结合后,形成两个活性N配位形成类似邻苯二酚结构,因此可能以类似双氮宾中间体过程进行芳基开环反应


因此作者通过叠氮化物NaN3作为活性N-辅酶,通过Cu催化剂进行有氧氧化反应,将萘结构分子以较好的立体选择性转化为(Z)-2-氰乙烯基-苯甲氰。


反应情况


图片.png

图2. 反应情况

作者通过筛选反应催化剂体系,发现芳基上含有氨基取代基作为导向基,Cu(NO3)2·3H2O/2,2′-联吡啶在催化反应中起到较好的切断C-C键活性,该反应使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当芳基上含有硼酸取代基,Cu(hfacac)2·H2O/4-甲氧基吡啶催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hfacac=六氟乙酰丙酮)。

当苯环结构有机分子作为反应物,反应生成双氰基修饰的共轭二烯烃。

反应机理
图片.png
图3. 反应机理研究

作者将1,2-苯二胺、2-叠氮苯胺、1,2-苯二叠氮、在反应中原位制备苯炔/偶氮苯作为反应物,分别考察其在反应中是否能够生成目标产物,作者发现几种情况中都未发生切断芳环生成共轭烯烃氰化物的过程,因此1,2-苯二胺、2-叠氮苯胺、1,2-苯二叠氮、苯炔、偶氮苯都不是该反应的中间体;同时作者在反应体系中能检测发现苯胺、芳基叠氮分子,说明苯胺、芳基叠氮分子是该反应的中间体。此外,作者通过15N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NaN3仅仅在反应中向产物提供一个氰基氮原子。

作者通过DFT计算考察该反应的机理,同时提出该反应中包括5个步骤:三重态Cu-氮宾中间体捕获叠氮自由基;内球邻位叠氮化反应;摘氢反应;生成双氮宾;Cu催化脱芳化切断C-C键。作者通过同位素动力学实验、反应动力学研究,验证了该反应机理的可能性。通过GC-MS/MS表征检测发现少量HN3生成,通过ESI-HRMS表征发现反应的两种中间体物种Int3Int4

参考文献及原文链接
Qiu, X., Sang, Y., Wu, H. et al. Cleaving arene rings for acyclic alkenylnitrile synthesis. 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3801-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01-y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