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要不是这篇Nature,我都快忘了准晶还拿过诺贝尔奖!

纳米人
2021-08-26


图片.png

第一作者:Eva G. Noya

通讯作者:Eva G. Noya,Jonathan P . K. Doye

通讯单位: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牛津大学



二十面体准晶(IQCs)是一种具有长程有序性但在任何方向都缺乏周期性的材料。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因为“发现准晶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IQC是第一个被报道的准晶,但在实验中人们只在金属合金中观察到IQC,而在其他材料中没有观察到。相比之下,目前,人们已经在几个软物质系统中发现了具有其他对称性(特别是十二面体)的准晶。


理解准晶体形成的一般指导原则是,粒子间相互作用中存在两个长度尺度(或等价地,势的傅立叶变换中具有两个波数的特征)。对于超软势,如果两个(反)长度比例等于黄金比例,则二十面体准晶(IQCs)可以稳定。同样,对于表征硬排斥核粒子的势,通过扫描具有多个极小值的模型势的参数空间,来定位模拟中可形成IQCs的单组分系统。在结构分析中,虽然势各向同性,但键明显沿二十面体点群的对称轴方向。然而,目前还没有已知的具有二十面体对称、所有粒子都完全结合的粒子间网络。虽然可以用二十面体填料形成小团簇,但由于键长分布越来越广,应变能迅速积聚,使得这些填料只能在小尺寸下才可行。IQCs的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是,尽管它们有近乎完美的长程定向有序,但在局部水平上它们是非常异构的,(例如)配位数的广泛分布。因此,研究者在设计通过定向粘接稳定的IQCs时,放弃了通常的全粘接目标。


成果简介

近日,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Eva G. Noya,牛津大学Jonathan P . K. Doye报道了展示了一类由模型零散胶体构建的IQC,同时可以通过DNA折纸粒子在实验上实现IQC。通过合理设计策略使得系统通过定向键合稳健地组装成目标IQC,这得到了以体心和原始 IQC 的证实,其中最简单的系统仅涉及两种粒子类型。此外,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几何形状有利于键的二十面体网络的传播,尽管这导致许多粒子没有完全结合。除了提供探索IQC基本物理特征的模型系统外,该方法还提供了一条通往功能准晶材料的潜在途径。


IQC设计策略

研究人员使用了通过切割-投影方法生成的理想IQCs模型。通过使用十二面体占据域将 6D 体心超立方晶格投影到物理空间上获得体中心IQC。理想准晶结构及其3/2有理逼近(rational approximant)的检验(图1a,b)显示,体心IQC具有二十面体对称性的团簇,其内部三十面体被一层四坐标粒子包围(图1d)。此外,在IQC中识别了配位数在2到7之间的11个局部环境,其中有7个存在于3/2有理逼近中(红色阴影)。这些局部环境可以分为五类,每一类的不同配位环境仅因缺少一两个键而不同。使用具有相同单个零散粒子表示每个环境类,具有与该类中键合程度最高相同的配位环境(图1e)。红色和绿色粒子被设计成形成三角面体,蓝色、黄色和紫色粒子形成一个网络,将这些簇连接在一起。


图片.png

图1. 从理想准晶到零散粒子的设计。


IQC组装

通过对低密度流体的模拟,研究人员测试了该模型系统形成IQC的能力,并选择了能够使单个固体团簇成核和生长的条件。尽管聚集体的形状不规则,但仔细观察其构型,所有的三角面体都是以平面外的五重轴定向(图2a)。同时,键取向有序图(BOOD)证实了这种长程取向有序性,显示出明显的二十面体对称性,键沿五、三和二重轴取向。此外,衍射花样证实了二十面体准晶度,与理想IQC的结果非常相似,并表现出二十面体点群的五重、三重和二重对称性特征(图2b)。


为了验证方法的通用性,研究人员考虑了第二个目标结构,即原始的IQC。通过将6维原始超立方晶格投影到具有十二面体占据域的三维物理空间上,得到了理想的IQC和8/5有理逼近。在这两种结构中,二十面体簇确定为关键构建块(图3a)。簇由同心壳体组成:从壳体内侧开始,有一个十二面体、一个Mackay二十面体、一个菱形十二面体和一个二十面体。在仅具有形成该基本簇所需的三种片状粒子类型的初步模拟中(图3b,红色粒子形成了十二面体的核心,绿色和蓝色粒子形成了外壳),这些粒子本身能够形成IQC,而不需要考虑理想IQC或近似物中存在的其他环境。研究人员展示了这样一个大型组件,其沿五重对称轴定向(图3c)。此外,BOOD再次表现出二十面体对称性,但对于这个体系,键只沿着两个和三个对称方向取向。同时,衍射图证实了该系统是IQC(图3d)。沿双重轴的衍射图案与以体-心 IQC 的衍射图案有很大不同,并且具有与理想原始 IQC 非常相似的特征。


图片.png

图2. 体-心IQC的组装。


图片.png

图3. 一种零散-粒子原始IQC。


IQC的简化设计

研究人员接下来考虑进一步简化这两个 IQC 形成系统,同时更简单的系统也可能更容易通过实验实现 。简化后的体-心IQC((BCI) 5P)中,两个零散粒子都有四个近似四面体几何形状的零散粒子((BCI)2P(图4a)。对于原始的IQC,在去除形成团簇的十二面体核的红色粒子后。蓝色和绿色粒子的二元系统仍然可靠地形成了IQC(图4b)。


研究人员,考虑了位势的扭转分量是否对IQC的形成是必要的。对于BCI 5P系统,红色和绿色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需要扭转就可以形成三角面体,但如果没有扭转分量,蓝色粒子就有相分离的趋势,形成周期性的多晶型。同样,BCI 2P系统无法在没有扭矩的情况下组装成IQC。相比之下,两个原始IQC系统都能够可靠地组装成IQC而不受扭转。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系统的模拟总是形成IQC,没有观察到竞争结构。


图片.png

图4. 最小IQC形成系统。


DNA折纸技术实现IQC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DNA折纸粒子在实验上实现目标IQC, 每个折纸粒子都有一个四面体核心,臂从每个顶点伸出,末端是短的单链 DNA“粘性末端”,可促进特定的折纸粒子间的结合(图4c)。对这种折纸粒子组成的70个粒子的二十面体簇的模拟结果显示,DNA折纸粒子可实现IQC。这种IQC可以在每个四面体内负载纳米颗粒,并且由于其预测的几乎球面对称的带隙,将是用于光子应用的极佳候选材料。


小结

这种二十面体准晶设计策略可以推广到具有其他对称的准晶体中。从而具有广泛的前景,不仅可以设计出具有八角形和十角形对称的软物质准晶体,而且还可以实现以前从未实现过的对称——七角形准晶体,这将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Noya, E.G., Wong, C.K., Llombart, P. et al. How to design an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 through directional bonding. Nature 596, 367–371 (2021).

DOI:10.1038/s41586-021-03700-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700-2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