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Sci综述:蚕丝微观结构功能化制备智能电子学、光子学器件

蚕丝(Bombyx mori)纤维对于智能纺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纤维传感器,纤维执行器,光学纤维,能量收集等智能纺织物。蚕丝中的丝素蛋白SF(Silk fibroin)能够在微观尺度上在溶液环境中通过折叠转变为纤维结构。因此通过这种过程能够通过控制丝素蛋白SF分子结构,实现微观尺度上的功能化。特别是,丝素蛋白SF的溶液通过人工纺丝技术或者自组装过程(比如湿法纺丝、干法纺丝、微流控纺丝、静电纺丝、直写技术),可以实现构建可再生的纤维器件。通过微观结构功能化,能够实现调控丝素蛋白SF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性质,将丝状纤维结构转变为智能纤维器件,比如传感器,执行器,光纤,荧光纤维,能量收集等。
有鉴于此,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刘向阳等综述报道丝素蛋白SF出发构建纤维微观结构、纤维的电子学/光子学性质、纺丝技术、纤维结构表征手段等。同时作者对智能丝状纤维器件应用于可穿戴人体医疗、自行式外骨骼、光纤和发光纤维、可持续使用的能量收集器件等领域的应用、纤维的相关性质以及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Ronghui Wu, Liyun Ma, Xiang Yang Liu, From Mesoscopic Functionalization of Silk Fibroin to Smart Fiber Devices for Textile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Adv. Sci. 2021, 2103981
DOI: 10.1002/advs.20210398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103981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