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孙志军\\张明曦\\崔然Nature子刊:诊疗一体化NIR-IIb量子点探针用于影像引导的精准免疫放疗及抗肿瘤远处转移

奇物论
2021-12-10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方式之一,约有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疗对肿瘤的局部控制效果比较好,但对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尚待提高。此外,放疗对于抗肿瘤免疫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不同的放疗策略及放射剂量对免疫系统的激活差异较大。临床上极少观察到放疗旁观效应(局部的放疗激活免疫系统,促使远处转移肿瘤消退的现象)。因此,如何最大程度的通过放疗激活抗肿瘤免疫,从而实现对远处转移肿瘤的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在放疗过程中,由于不能对肿瘤组织进行实时精准的成像从而导致不能动态准确的勾画靶区,高剂量的辐射通常会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特别是效应T细胞产生放射损伤。此外,放疗的直接杀伤效应和抗肿瘤免疫效果通常受到乏氧介导的放疗抵抗和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的限制。


为了实现动态影像引导的精准放疗并增强抗肿瘤免疫,武汉大学孙志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副教授和武汉大学崔然副教授创新性地利用含有高Z系数元素的近红外IIb(NIR-IIb)区量子点的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用于实时动态成像引导的精准放疗及放射增敏,并通过过氧化氢酶修饰来缓解肿瘤微环境中的乏氧,提高放疗的敏感性,促进抗肿瘤的免疫应答。此治疗策略通过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anti-PD-1)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强放疗的“旁观效应”,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延长生存期。该工作为实时影像引导的精准放疗免疫,显著提高放疗精准度和动态适形,提高抗肿瘤免疫疗效及增强旁观效应提供了新的策略及研究基础。
 

图片.png

 本文要点:
1.  针对活体大面积放疗所造成的放射损伤问题,该方法采用了NIR-IIb荧光成像对放疗进行精准引导。在808纳米激光的照射下,该靶向性的NIR-IIb量子点探针能够深入肿瘤内部,在微米级的空间分辨率下,实时动态地对肿瘤边缘的精准成像,达到对放疗范围的精确导航,指导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

2.  由于该量子点探针含有高Z系数元素,因而表现出良好的放射增敏性能,具有“放疗海绵”的作用,不仅促进了放疗对癌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还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更多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引发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3.  针对由于肿瘤微环境乏氧所造成的癌细胞对放疗的低敏性以及微环境中大量免疫抑制性细胞的浸润造成的降低抗肿瘤免疫的问题,该纳米探针通过表面修饰的过氧化氢酶(Cat),能够快速高效分解肿瘤组织中过量的H2O2,减轻瘤内缺氧,增强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减少免疫抑制细胞的浸润,调控肿瘤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4.  结合探针强效诱导的ICD,该探针能够招募树突状细胞(DC)并诱导其成熟,进而激活CD8+ 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且引起强烈的免疫记忆效应。该疗法在结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anti-PD-1)后,能够有效发挥放疗所引起的“旁观效应”,抑制转移性肿瘤,大幅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图片.png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论文形式在线发表在综合性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目为“Theranosticnear-infrared-IIb emitting nanoprobes for promoting immunogenic radiotherapyand abscopal effects against cancer metastasis”。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豪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级硕士王萌(现就读于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孙志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张明曦副教授和武汉大学崔然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A0908800、2017YFSF090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2996、81874131、21974104、22174105)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7485-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