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M:设计不溶性正极电解质界面实现60°C时的高性能NCM811//石墨软包电池

通过使用富镍材料可以获得高能量锂离子电池(LIBs),然而,其可逆操作需要长期的正极-电解质界面(CEI)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高温应用,但是电池在操作期间如何演变仍然是个谜。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最近的研究将不稳定的CEI归因于它们在Li+提取/插入期间产生/消失/再生。
近日,湖南大学刘继磊教授,清华大学何向明教授提出了一种不溶性CEI的策略来解决界面引起的正极劣化,重点是富镍层状氧化物。
文章要点
1)在硅氧烷中加入不饱和单元(C=C/C≡C)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可将商品化的LiNi0.8Co0.1Mn0.1O2/石墨电池在60°C下循环约300次,容量保持率超过85%,同时LiCoO2电池在80°C下循环35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0%。
2)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不饱和键越高,活性中心越高,聚合越多,形成不溶的CEI物种,从而抑制寄生反应、腐蚀性酸、过渡金属溶解、应力腐蚀开裂和阻抗生长。
这项研究突出了电极-电解液相互作用的关键作用,并概括了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未来高能电池发展的可靠的“电解液”方法。
参考文献
Yuqing Chen, et al, Engineering an Insoluble 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Enabling High Performance NCM811//Graphite Pouch Cell at 60 °C, Adv. Energy Mater. 2022
DOI: 10.1002/aenm.202201631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1631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