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hem(亮点):肽构建多孔有机框架材料

在过去的三十年,MOF、COF等多孔晶体材料得到发展,成为化学和材料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热点,这种多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具有一系列应用场景,包括气体吸附/分离、传感、催化。通常多孔晶体材料的结构中比较常见的是芳烃结构,并且形成的高晶化产物结构具有较少的自由度,这些结构容易在内部形成刚性的空腔,这并不像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孔结构能够产生优异的客体分子-骨架相互作用。此外,具有高浓度刚性芳烃组分的材料通常表现疏水性特点,因此显著的影响材料的表面的生物适配性以及与材料之间的表面兼容,因此严重的影响晶体多孔材料的实际应用。
来自于自然的灵感,通过肽的衍生物作为链接分子构筑多孔材料可能成为解决以上问题与挑战的一种具有前景的方法,这是因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连接分子表现为柔性结构,而且侧链官能团和有序排列的氨基酸能够比较方便的修饰和引入各式各样的官能团,这种多变的结构为肽的自组装结构提供优异的适应性、亲水性、兼容性、加工性。比如,通过肽和金属离子组装的方法形成纳米尺寸空腔/孔结构形成的金属-肽骨架结构材料通常能够产生具有主客体识别功能的柔性构象,但是含肽MOF的设计与合成通常局限于使用长度较短的肽(二肽/三肽),因此能够形成的孔结构种类非常有限,因此阻碍了含肽MOF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近日,伊利诺伊大学Andy I. Nguyen等在J. Am. Chem. Soc.上报道了通过不含金属的合成的长肽分子(含有九个氨基酸)以非共价方式组装形成一类晶化度较好的含肽MOF材料。作者通过单肽的结构设计,其中含有2-氨基异丁酸结构,通过这种结构显著改善构象的刚性,导致容易形成二级α-螺旋结构。这种肽组装体系中能够建立极性和非进行的平衡,显著的促进超分子自组装。
由于该项研究的重要意义,新加坡国立大学赵丹(Dan Zhao)、上海交通大学董金桥进行总结和评述。
参考文献
Dong, J., Zhao, D. Porous and permutable peptide frameworks. Nat. Chem. 14, 852–854 (2022)
DOI: 10.1038/s41557-022-0101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2-01011-1
Sherrie L. Heinz-Kunert, Ashma Pandya, Viet Thuc Dang, Phuong Nguyen Tran, Sabari Ghosh, Dan McElheny, Bernard D. Santarsiero, Zhong Ren, and Andy I. Nguyen*, Assembly of π-Stacking Helical Peptides into a Porous and Multivariable Proteomimetic Framework, J. Am. Chem. Soc. 2022
DOI: 10.1021/jacs.2c0214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2146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