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导电性提高1万倍,杨培东这三位大牛这么简单就做到了!

第一作者:Michael L. Aubrey, Brian M. Wiers, Sean C. Andrews
通讯作者:Gary J. Long, Peidong Yang, Jeffrey R. Long
通讯单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研究亮点:
1.通过K离子的引入实现能带离域,使MOF导电性和迁移率大幅提升,可媲美有机高分子。
2.基于这种高导电性和高迁移率的MOFs FET,为实现新型多孔导体器件开辟了一条通用之路。
作为一种比表面积高达7000 m2 g–1的晶态多孔材料,MOFs在气体存储、工业分离、催化以及水净化等诸多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如何提高MOFs的导电性和迁移率,使之进入储能和电子器件领域并有所作为,成为了众多科学家研究的重要目标。
有鉴于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effrey R. Long、杨培东和Gary J. Long等团队合作,通过K+的引入实现能带离域,使MOF导电性和迁移率大幅提升,可媲美有机高分子。
图1. K诱导能带离域
研究人员以Fe2(BDP)3为研究目标,通过K+的引入合成得到Fe2(BDP)3部分还原的KxFe2(BDP)3(0 ≤ x ≤ 2)型MOFs材料。这种材料在母体框架内表现出全部的电荷离域,电荷迁移率可媲美陶瓷和高分子材料。
图2. Fe2(BDP)3的结构特征
通过谱学方法测试、理论计算以及单个-微晶场效应晶体管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在单晶轴上,这种全新的MOFs比未引入K+之前的MOFs导电性提高了接近1万倍。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优异的性能主要是因为,K+的引入产生了IVCT(混合价态电荷传递)过程,极大地增强了电荷离域。在K+引入之前,电子波函数限域在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上,几乎不发生重叠。引入K+之后,MOFs之间相互作用显著增强,通过将Fe3+部分还原成Fe2+,实现了长程电荷离域,导电性和迁移率得到增强。
基于FET的测试研究表明,对于KxFe2(BDP)3(0 ≤ x ≤ 2),电荷离域和迁移率与K的含量x成一定比例关系。当x=0.98时,K0.98 Fe2(BDP)3可实现最高电子迁移率为0.84 cm2 V–1 s–1,而最高两点导电性比Fe2(BDP)3提高了接近1万倍。
图3. KxFe2(BDP)3电荷传递性能测试
总之,这项研究为提高MOFs导电性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通用策略,为MOFs进军电子器件和储能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Michael L. Aubrey, Brian M. Wiers, Sean C. Andrews, Gary J. Long, Peidong Yang, Jeffrey R. Long et al. Electron delocalization and charge mobility as a function of reduction i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ture Materials 2018.
2. A. Alec Talin & François Léonard. Reducing localization. Nature Materials 2018.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