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晁栋梁Sci. Adv.:一种固固金属转换电化学方法实现可持续水系电池中91%的锌利用率

在重复的固-液(Solid-to-Liquid,StoL)电镀和液-固(Liquid-to-Solid,LtoS)剥离过程中,金属离子(Mn+)的扩散限制聚集(Diffusion-Limited Aggregation,DLA)加剧了金属阳极的致命枝晶生长。鉴于此,复旦大学晁栋梁教授等报道了一种新的固-固(Solid-to-Solid,StoS)转化电化学,以抑制枝晶并提高金属的利用率。
本文要点:
(1)这项工作不依赖传统的StoL金属阳极,而是使用难溶的金属碳酸盐和独特的StoS转化反应来构建不含枝晶的水系电池。这种新的电化学可以抑制DLA效应,因为在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阴离子传输优先,而不是阳离子的长距离扩散,并具有长周期稳定性。具体来说,在放电过程中,难溶碳酸盐原位还原为金属,而在充电过程中,金属与电解液中可用的CO32-和OH−发生反应成核,形成xMn/2CO3·yM(OH)n晶体,与金属颗粒相邻,而不是Mn+扩散到电解液中造成浓度差。
(2)得益于这一新设计,难溶碳酸盐2ZnCO3·3Zn(OH)2可在95.7%的利用率下进行充放电,且在3500次循环中无枝晶生长。基于这种新阳极设计的全水系锌镍电池具有91.3%的高锌利用率和270 Wh·kg−1的能量密度,以及超过2000次的长循环寿命。最后基于这种新颖的设计,商业级1-Ah原型软包电池(prototype pouch cell)的能量密度为135 Wh·kg−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
Z. Hou, T. Zhang, X. Liu, Z. Xu, J. Liu, W. Zhou, Y. Qian, H. J. Fan, D. Chao, D. Zhao, Science Advances 2022, 8, eabp8960.
DOI: 10.1126/sciadv.abp8960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p8960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