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EES:碳酸盐电解液中Si和Cu衬底上的锂沉积机理

NavyLIu
2022-10-26


电化学锂沉积发生在快速充电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中。锂沉积物的形态决定了沉积/剥离反应的可逆性,并影响其内部短路的趋势,因此决定了锂离子和锂金属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截止目前,许多不同的锂沉积形态已经被观察到,包括半球形、颗粒状、柱状、晶须状和树枝状。然而,锂矿床如何发展成不同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个谜。北京化工大学王峰、牛津、犹他大学高涛报道了碳酸盐电解液中SiCu衬底上的锂沉积机理

本文要点:

1) 作者将电子成像、光学成像、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电化学测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揭示了锂在商业碳酸盐电解质中在硅和铜衬底上生长的机理。通过比较不同电流、容量和温度下锂沉积的图像,分析了锂的生长动力学。对于Si衬底,发现与电流密度无关的3D-2D生长机制。对于Cu衬底,在准平衡条件下生长遵循3D-2D机制,但在高电流密度下转变为不同的机制,从1D Li晶须到2D Li岛生长。定量分析了两种衬底上晶须生长的趋势,并确定了其对电流密度的依赖性。

2) 在临界电流密度(Jw0.79±0.10mA cm-2)以上,Cu上的所有Li沉积物都变成晶须,而Si衬底的Jw(>10mA cm-2)大得多,导致几乎没有晶须形成。此外,作者还确定了晶须生长、库仑效率和内部短路趋势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Sun Junhui et.al Lithium deposition mechanism on Si and Cu substrates in the carbonate electrolyte EES 2022

DOI: 10.1039/D2EE01833K

https://doi.org/10.1039/D2EE01833K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