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动而不聚”的原子级分散催化剂突破活性和稳定性矛盾!

图2. 负载在氧化硅上的氧化铈“纳米岛”的结构表征。
图3. 负载铂原子的“纳米岛”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图4. 负载铂原子的“纳米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课题组介绍:
曾杰,198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
曾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碳一催化,旨在实现高效转化碳基小分子(如CO、CO2和CH4)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品。近年来已在Nature (1篇)、Nat. Nanotechnol. (3篇)、Nat. Catal. (1篇)、Nat. Energy (1篇)、Nat. Commun. (13篇)等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了207篇论文,总被引用18000余次,H因子为71。出版书籍四部,申请中美专利76项。Nature对曾杰教授进行了专访,相关采访发表在Nature的亮点专栏(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0803-2)。部分研究成果被Nat. Mater. 杂志、Angew. Chem. Int. Ed. 杂志、C&EN News、Materials Views等国际科学媒体广泛报道,并多次被央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关注。
课题组拥有一流的工作平台,开放活跃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国内外交流合作机会。现有平台和仪器包括原位DRIFTS、TPD-MS、BET、电化学测试一体化测试平台、各类固定床和浆态床反应器、UV、Plasma等多种催化剂表征和测试仪器。此外课题组和上海光源、合肥光源具有高度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以此搭建了各类原位测试平台。
课题组主页:http://catalysis.ustc.edu.cn/
招聘岗位:
招聘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开展电驱动、热驱动以及热电驱动多相催化反应,包括实验和理论计算,反应包括CO2/CO还原、甲烷部分氧化、丙烷脱氢、小分子电合成等研究。
申请条件:
1. 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电催化、热催化、理论计算等领域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2. 应聘特任副研究员原则上应具有两年或以上的博士后经历,国外著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且科研业绩突出者可破格申请。
3. 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岗位待遇:
1. 聘期 2-3 年。
2.工资待遇(博士后年薪21万元以上,特任副研究员年薪24万元以上,特别优秀的将视个人情况面谈)。此外,课题组会推荐优秀申请人申报中科大“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入选后年薪可在基础数额之上增加 15 万元(一等资助)/5 万元(二等资助)。
3. 学校为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办理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4. 学校为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提供两室带全套家具的周转房。对不要求安排人才公寓住房者发放租房补贴,补贴标准由学校统一制定。
5.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子女可在科大附属幼儿园、附小、附中就学,免交赞助费。幼儿园为孩子每日提供“三餐一点”(早、中、晚三餐和下午一次点心),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
6. 特任副研究员期满考核优秀者,可申请学校的“副研究员”或“副教授”岗位;博士后期满考核优秀者,可申请学校的“特任副研究员”岗位。课题组将会积极帮助出站博士后联系申请高等院校及研究所的工作,或推荐国际一流著名院校进一步深造。
申请方式:
请申请者将申请材料发送到以下邮箱:zengj@ustc.edu.cn,邮件以“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申请+姓名”命名。本课题组承诺对所有应聘者材料给予保密。
欢迎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进入本课题组,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微尺度理化大楼16-005室
电话:0551-63603545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