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结构与分子融合的MRI纳米探针用于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化学动力学治疗

使用造影剂的增强成像技术可通过高分辨率结构成像揭示占位性病变,但其很少能够提供详细的分子信息。同济大学张兵波教授开发了一种能够用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结构和分子融合型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
本文要点:
(1)融合型纳米探针(FFT NPs)的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磁性Fe3O4内核和顺磁性Fe-tannic酸(Fe-TA)壳之间的T1-/ T2加权磁共振调谐效应(MRET)。具有“始终打开”的惰性T2信号的FFT NPs可提供肿瘤的结构MRI (sMRI)对比,并同时在ATP(在恶性肿瘤快速生长期间过度产生)存在的情况下产生激活的T1信号,以实现对肿瘤病灶的分子MRI (mMRI)。研究表明,mMRI:sMRI强度比率能够辅助实现对恶性4T1肿瘤与良性L929成纤维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2)研究发现,游离的FFT NPs能够催化4T1肿瘤中的H2O2发生转化,以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以用于化学动力学治疗。综上所述,该研究开发的融合型纳米探针策略能够从空间和分子角度结合一站式MRI成像以对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并具有实现精准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Weitao Yang. et al.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Fusion MRI Nanoprobe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s and Follow-Up Chemodynamic Therapy. ACS Nano. 2023
DOI: 10.1021/acsnano.2c1287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12874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