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Science封面关乎2项诺奖成果:石墨烯准晶中发现狄拉克锥!

第一作者:Sung Joon Ahn, Pilkyung Moon, Tae-Hoon Kim
通讯作者:Young-Woo Son, Cheol-Woong Yang, Joung Real Ahn
通讯单位:Sungkyunkwan University
研究亮点:
1. 大面积精准生长30°扭曲角度的双层石墨烯准晶。
2. 实验上证实石墨烯准晶中存在狄拉克锥, 揭示了不同寻常的层间偶联机制。
准晶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化学家对物体的构想。还记得那个段子吗?“准晶,我先发现的,但没告诉导师,因为毕业比诺奖重要!”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了准晶”这一突出贡献。
图1. 诺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准晶中存在一定的旋转有序度,但是缺乏平移对称性,在物理研究中常被拿来探索晶体和无序固体之间的特殊电子性能。其中,具有30°扭曲角度的准晶双层石墨烯,是近年来准晶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为镜像狄拉克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譬如今年6月,清华大学周树云团队以30°扭角形成的准晶双层石墨烯作为研究对象,在电子结构中观察到独特的镜像狄拉克锥,揭示了描述层间耦合作用的更普适的新机制。
图2. 30°扭角双层石墨烯准晶中镜像狄拉克锥可能的形成机理
Wei Yaoet al. Quasicrystalline 30°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as an Incommensurate Superlattice with Strong Interlayer Coupling. PNAS(2018) https://doi.org/10.1073/pnas.1720865115
今日凌晨,Science封面报道了Young-Woo Son, Cheol-Woong Yang和Joung Real Ahn等多个研究团队关于在30°扭角双层石墨烯准晶中发现狄拉克锥的最新成果。
图3. 双层石墨烯准晶
研究人员在4H-SiC基底上生长得到mm尺度的双层石墨烯,层间扭曲角度精确控制在30°,具有十二边形旋转有序度。电子衍射和显微镜证实了准晶的形成,而角度分辨光发射谱则观察到多种具有12重旋转对称性的狄拉克锥,揭示了不同寻常的层间电子准周期性偶联机制。
狄拉克锥不是石墨烯的专属。所谓狄拉克锥是指一种独特的能带结构,其能带在分离填充和未填充电子的费米能级处呈上下对顶的圆锥形。研究发现,具有狄拉克锥能带结构的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质,比如非常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等。虽然,狄拉克锥在石墨烯和硅烯等二维纳米材料中相继被发现。但只有石墨烯中的狄拉克锥真正地被实验所证实。
本段文字来源于宮非
总之,这项研究为探索具有全新物理性质的新材料带来了新思路。
图4.石墨烯准晶的LEED图案和TEM照片
图5. 石墨烯准晶的ARPES谱中的能量分布图
图6. 石墨烯准晶的电子结构计算
图7. 石墨烯准晶的ARPES谱和费米速度
参考文献:
ung Joon Ahn, Pilkyung Moon, Tae-Hoon Kim, oung-Woo Son, Cheol-Woong Yang, Joung Real Ahn et al. Dirac electrons in a dodecagonal graphene quasicrystal. Science 2018, 361, 782-786.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1/6404/782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