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人

厦门大学蓝伟光教授课题组Nanoscale Advances:调节纳滤膜厚度以实现高效水质净化

纳米人
2023-08-14


1691979841824358.png     

关键词:纳滤膜、氧化石墨烯、植酸、界面聚合、分子动力学


随着人类社会高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废水净化和脱盐领域,但传统的聚酰胺(PA)纳滤膜通常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权衡”限制的问题,这限制了其长时间重复运行和应用。研究表明,PA层的表面亲水性、内部传输通道和厚度是影响膜分离性能的关键因素。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二维层状材料,存在丰富的羟基、羧基和环氧基团,添加到PA层中可以为水分子提供通快速传输通道。但是在PA层中添加纯GO对水通量的改善往往十分有限,通常会降低纳滤膜的截留率。因此,如何针对PA层的亲水性以及膜层厚度优化是提升纳滤膜性能的关键所在。


近日,厦门大学蓝伟光教授课题组在《Nanoscale Advances》上面发表了题为“Regulating the thickness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efficient water purification”的论文。本论文将多功能的植酸(PhA)分子作为表面改性剂来修饰GO,将GO-PhA(GP)复合物作为添加剂并通过界面聚合引入到传统聚酰胺纳滤膜中,制备了高性能的薄膜纳米粒子复合(TFN)纳滤膜。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GP复合物不但增强了纳滤膜的亲水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界面聚合过程中哌嗪的扩散速度,从而减小PA膜的厚度。优化后的TFN-GP-0.2复合膜的水通量为48.9 L m-2 h-1,是原始薄膜复合(TFC)纳滤膜(37.9 L m-2 h-1)的1.3倍;与此同时,TFN-GP-0.2膜对2000 ppm MgSO4和Na2SO4的截留率分别保持在97.5%、98.3%。此外,TFN-GP-0.2复合膜还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连续运行12 h后,水通量仅下降0.1%,MgSO4截留率则从97.5%提高到了98.2%。该膜表现出的性能可与三款主流的商品化纳滤膜的性能相媲美。         

       

1691979859420914.jpg

图1. (a) TFN-GP复合膜的制备过程;(b) TFC、(c) TFN-GO-0.2和(d) TFN-GP-0.2膜的SEM表面图像;(e) TFC、(f) TFN-GO-0.2 和(g) TFN-GP-0.2膜的SEM截面图像。   

1691979876773778.jpg

图2. (a)、(d) TFC、(b)、(d) TFN-GO-0.2和(c)、(f) TFN-GP-0.2的AFM表面图像和相应的三维表面形貌图像;(g) TFC和TFN复合膜的厚度;(h) TFC和TFN纳滤膜的水接触角;(i) PSU、TFC和TFN复合膜的FT-IR光谱。

         

1691979891418584.png

图3. (a) TFC和TFN复合膜的XPS全谱;TFN-GO-0.2 膜的(b) C 1s和(c) O 1s 精细能谱图;TFN-GP-0.2膜(d) C 1s、(e) O 1s和(f) P 2p精细能谱图。

           

1691979905794430.png

图4. 扩散60秒后有机相中PIP的紫外-可见(UV-vis)光谱;(b)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PIP在有/没有GP复合物的情况下PIP向正己烷相的扩散系数;水/正己烷界面(c) 没有和(d) 有GP复合物的MD模拟图。

     

1691979921727792.png

图5. (a) 不同质量比TFN-GP纳滤膜的水通量和MgSO4截留率;(b) 不同浓度的GP复合物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c) TFC和TFN纳滤膜的分离性能;(d) TFC和TFN复合膜对2000 ppm盐溶液的截留率;(e) TFN-GP-0.2膜与纳米材料改性TFN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对比;(f) TFN-GP-0.2膜与商业聚合物膜分离性能对比。

         

1691979941963057.png

图6. TFC和TFN纳滤膜连续运行12小时的(a) 水通量和(b) 截留率的稳定性;(c) TFN-GP复合膜的分离机理。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唐可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厦门大学材料学院蓝伟光教授和陈洲助理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

         

蓝伟光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膜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暨中国科创板首家膜科技上市公司(简称:三达膜;代码:688101)创始人,他率领团队开发了500多项先进的膜分离工艺,获颁100多项专利发明,掌握了先进膜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核心技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691979967676866.jpg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3/na/d3na00110e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

万言堂

纳米人 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