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破解单壁碳纳米管手性起源!

第一作者:YannMagnin
通讯作者:ChristopheBichara
通讯单位: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
研究亮点:
1. 发现了SWCNT的手性来源于纳米管边界的熵驱动
2. 构建了结构图谱和相图,指导催化剂和实验参数的理性选择,以实现更好的选择性。
单壁碳纳米管(SWCNT)可以生长达到厘米级长度,表现出金属或半导体性质,在集成电路,计算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发展迅猛。而SWCNT的电子性质则取决于它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手性指数(亦即单壁碳纳米管沿轴卷曲方式)。
虽然,选择性生长手性单壁碳纳米管(SWCNT)已经取得诸多进展。然而,控制SWCNT选择性生长的本征原因尚未可知,这极大地限制了手性SWCNT制备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和规模化应用。
有鉴于此,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ChristopheBichara团队基于一种热力学模型,发现了SWCNT的手性来源于纳米管边界的熵驱动。
图1. 从实验到模型
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热力学模型,构建了管-催化剂界面能量、温度与碳纳米管手性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碳纳米管的手性来源于其纳米尺度边界的熵驱动,从而解释了实验上观察到的手性分布导致的温度演变。
考虑催化剂的化学性质,研究人员还构建了结构图谱和相图,用于指导催化剂和实验参数的理性选择,以实现更好的选择性。
总之,这项工作为厘清单壁碳纳米管的手性来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为选择性生长手性单壁碳纳米管提供了新的借鉴。
图2. 模型关键参数
图3. 结构图
总之,这项工作为厘清单壁碳纳米管的手性来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为选择性生长手性单壁碳纳米管提供了新的借鉴。
参考文献:
Yann Magnin, ChristopheBichara et al. Entropy-driven stability of chiral single-walled carbonnanotubes. Science 2018, 362, 212-215.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1/212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