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Nature Materials:有机太阳能电池!
米测MeLab
2025-02-21

研究背景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伏器件,因其重量轻、柔性可调、可通过卷对卷工艺制备大面积器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光伏建筑一体化、便携式能源等领域。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OSCs具有可溶液加工、低成本和优异的机械柔性等优点。然而,当前OSCs的能量损失较高,尤其是非富勒烯受体(NFA)的结晶性与荧光量子产率(PLQY)往往难以兼顾,导致电荷传输受限及非辐射复合损失增加,从而限制了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问题成为有机光伏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艳明教授课题组、宋佳利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high crystallinity and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enable >20% 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的最新论文。他们通过在L8-BO受体的噻吩单元上不对称地调整烷基链分支位置,成功设计并制备了兼具高结晶性和高PLQY的非富勒烯受体L8-BO-C4。研究表明,该受体在一侧引入2-丁基辛基(2-butyloctyl),另一侧引入4-丁基癸基(4-butyldecyl),优化了分子堆积,提高了载流子传输能力,同时降低了非辐射复合损失。基于该材料的单结OSCs实现了20.42%的高光电转换效率(认证值为20.1%),并获得了0.894 V的开路电压(Voc)和81.6%的填充因子(FF)。该研究揭示了烷基链分支位置调控策略在优化NFA性能方面的重要性,为开发高效、低能量损失的有机光伏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亮点
(1)本研究首次通过在L8-BO受体的噻吩单元上不对称地调整烷基链的分支位置,实现了对非富勒烯受体(NFA)结晶性和荧光量子产率(PLQY)的精准调控,得到了兼具高结晶性和高PLQY的L8-BO-C4材料。
通过在L8-BO受体的一侧引入2-丁基辛基(2-butyloctyl),另一侧引入4-丁基癸基(4-butyldecyl),成功调控了分子堆积和激子动力学,使材料同时具备高结晶性和高PLQY。
由于高结晶性有助于提升载流子迁移率,提高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填充因子(FF),而高PLQY有助于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提高开路电压(Voc),该受体材料在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中展现出优异的光伏性能。
- 具体而言,基于L8-BO-C4的OSC器件实现了20.42%的高光电转换效率(经认证为20.1%),并获得了0.894 V的开路电压和81.6%的填充因子。
图文解读
图1. L8-BO-Cn+1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器件性能以及PLQY比较图。图3. 受体材料的单晶分析和GIWAXS测试表征。
结论展望
本研究提出的不对称烷基链分支位置调控策略,为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NFA)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上,提高NFA的结晶性往往会降低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导致非辐射复合损失增加,从而限制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的效率。本研究通过精确调整L8-BO受体的烷基链分支位置,成功实现了高结晶性和高PLQY的兼顾,突破了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这一策略不仅提升了载流子传输能力,优化了电荷提取效率,同时有效抑制了陷阱辅助复合,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推广至其他A–DA′D–A型非富勒烯受体,为未来NFA的分子工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指导原则。 Li, C., Song, J., Lai, H. et al. 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high crystallinity and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 enable >20% 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Nat. Mater. (2025).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2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