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Nature Chemistry!

特别说明:本文由米测技术中心原创撰写,旨在分享相关科研知识。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原创丨米测MeLab
编辑丨风云
研究背景
过渡金属(TMs)通常表现出丰富的氧化还原化学,并且可以以各种氧化态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TMs是带正电的。强的π-接受配体已经被证明在形式的负氧化态中稳定与TMs的分子复合物。
关键问题
然而,TMs阴离子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无有机配体的TM阴离子合成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大多数含有形式负氧化态的TMs的分子在固态下不稳定。如果没有非金属或金属配体提供π-背键来容纳负电荷,合成物理负氧化态的TMs分子复合物极具挑战性。
2、通过XAS直接确定分子复合物中的TMs的物理负氧化态仍难以捉摸
由于缺乏可靠的表征手段,难以准确确认TMs在分子复合物中的真实氧化态,尤其是在缺乏配体的情况下。这进一步限制了对TMs阴离子性质和反应性的深入理解。
新思路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施祖进、胡子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上峰及瓦伦西亚大学Eugenio Coronado等人报道了空气稳定的镧系元素-镍分子金属间化合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将无配体Ni2-限制在富勒烯内,即Tb2Ni@C82。带电的Tb2Ni镧系镍化物簇形成纯金属路易斯对,具有强极化的Tb–Ni共价键,键长在2.50–2.57Å范围内。X射线吸收光谱表明具有3d104s2电子计数,证实了Ni的-2氧化态,与光谱和磁性测量以及理论研究一致。这一发现开辟了一种通过将难以捉摸的亲核TM阴离子限制在分子碳笼内来稳定金属间簇的有效方法。
技术方案:
1、合成并表征了Tb₂Ni@C₈₂的两种异构体
作者通过电弧放电法合成了Tb₂Ni@C₈₂的两种异构体,表征显示Tb₂Ni簇呈V形,键长显著短于TbNi₂合金,表明强金属间相互作用。
2、直接测量了富勒烯笼内Tb₂Ni簇的氧化态
研究通过XAS光谱确认了富勒烯笼内Tb₂Ni簇中Ni的负氧化态,Tb保持+3氧化态,展示了富勒烯笼在稳定特殊金属离子方面的独特优势。
3、通过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Tb₂Ni团簇的电子结构
DFT和LMO分析揭示了Tb₂Ni团簇中Ni的3d¹⁰4s²电子构型和-2氧化态, QTAIM分析进一步确认了Tb–Ni键的离子性和共价性,表明Ni作为“假硫化物”与Tb形成强键。
技术优势:
1、首次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富勒烯笼中稳定Ni²⁻阴离子
作者利用富勒烯的坚固碳笼,成功稳定了无配体的Ni²⁻阴离子,克服了传统方法中负氧化态TMs在固态下不稳定的难题。首次报道了将Ni²⁻阴离子稳定在富勒烯笼中,为研究负氧化态过渡金属提供了新的平台。
2、首次直接证实了Ni的-2氧化态
作者通过选择Tb与Ni结合,实现了高离子结合度,形成了强极化的Tb–Ni共价键。利用X射线吸收光谱(XAS)等技术,首次直接证实了Ni的-2氧化态,为无配体TMs阴离子的表征提供了新的方法。
技术细节
合成、分离与结构表征
作者通过Kratschmer–Huffman直流电弧放电法合成了Tb₂Ni@C₈₂的两种异构体(标记为1和2),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在剧烈的电弧放电条件下,Tb和Ni原子重新配置,形成金属间簇Tb₂Ni,被富勒烯笼捕获。通过六步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纯的1和2,质谱确认了其纯度。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和2均属于P2₁/c空间群,C₈₂笼内封装的Tb₂Ni簇呈V形,中心Ni原子仅与两个Tb原子结合,且无配体连接。Tb–Ni键长显著短于TbNi₂合金前体中的键长,表明富勒烯笼内Tb₂Ni簇存在强的金属间相互作用。此外,Ni位于笼中心附近,Tb–Ni–Tb键角接近90°。这种结构模拟了镧系元素硫化物Dy₂S的成键情况,Ni作为“假硫化物”桥接两个三价镧系离子,预计Ni的氧化态为-2,形成带正电的Tb₂Ni团簇。
图 1和2的分子结构
电子特性
研究利用X射线吸收光谱(XAS)直接测量了富勒烯笼内Tb₂Ni簇的氧化态。Ni K-edge XAS光谱显示,1和2中Ni的吸收特征与Ni箔和NiO明显不同,表明Ni处于负氧化态(Ni²⁻,3d¹⁰4s²电子构型)。光谱中8333 eV处的强吸收峰(A)归因于1s → 4p跃迁,边缘能量比Ni箔低6 eV,与Cu(I)络合物类似,进一步支持了Ni的闭壳结构。Tb的LIII-edge XAS光谱表明Tb保持+3氧化态。此外,1和2的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与Tb₂C₂@C₈₂类似,但吸收峰红移,表明较小的光学带隙。循环伏安分析显示1和2的电化学间隙分别为1.07 V和1.15 V,与类似内嵌金属富勒烯一致,证实了其电子构型。磁性测量结果表明,Ni²⁻为非磁性桥配体,Tb³⁺离子之间无显著交换作用,符合磁隔离的Tb³⁺单离子磁体行为。这些结果展示了富勒烯笼在稳定特殊金属离子方面的独特优势,为研究过渡金属阴离子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 1和2的XAS光谱
理论分析
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定域分子轨道(LMO)分析深入研究了Tb₂Ni团簇的电子结构。优化结构与X射线结构一致,LMO分析显示Ni的3d轨道占据主导,同时包含来自Tb的5d轨道贡献(约6%),形成Tb–Ni π配位键和σ特征的三中心双电子(3c–2e)配位键。这些分析表明Ni处于-2氧化态(3d¹⁰4s²),与光谱和磁性结果一致。镍的天然负电荷为1.38,而铽为+1.86,反映了Tb–Ni键的高度极化,键序为1.11–1.34。此外,通过Bader的量子理论(QTAIM)分析,发现Tb–Ni键具有离子键特征,同时存在共价性,键级为0.87–1.07,表明强烈的Tb–Ni键极化和有效的原子轨道重叠。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Ni作为“假硫化物”在富勒烯笼内与Tb形成强极化共价键的结构特征。
图 1的LMOs
展望
总之,本研究成功合成并表征了空气稳定的富勒烯笼内[(Tb₃⁺)₂Ni²⁻]⁴⁺金属间化合物,证实了Ni²⁻的负氧化态(3d¹⁰4s²)。该结果揭示了亲核Ni²⁻与Tb³⁺的强离子结合,形成高度极化的Tb–Ni共价键,增强了团簇稳定性。这一方法还可扩展到其他衍生物,解决了三十年来铁族元素是否能被富勒烯捕获的难题。
参考文献:
Chuai, P., Hu, Z., Yao, YR. et al. Lanthanide–nickel molecular intermetallic complexes featuring a ligand-free Ni2− anion in endohedral fullerenes. Nat. Chem.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802-2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