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Nature Energy!

第一作者:Gabkyung Seo, Jason J. Yoo, Seongsik Nam, Da Seul Lee
通讯作者:Sang Il Seok, Seong Sik Shin
通讯单位:韩国成均馆大学,蔚山科学技术院
研究要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过量配体策略的化学浴沉积(CBD)方法,用于制备低缺陷、高均匀性的SnO₂电子传输层(ETL),基于该SnO₂ ETL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实现了26.4%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大面积模块和碳基PSC的PCE分别达到23%和23.1%,封装器件在连续光照(45°C,1200小时)和湿热条件(85°C/85% RH,900小时)下分别保持92%和86%的初始效率。
研究背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效率(>25%)和低成本潜力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研究热点。然而,电子传输层(如SnO₂)的缺陷和复杂的制备工艺限制了其商业化。传统化学浴沉积(CBD)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 耗时:传统配体(如硫代乙醇酸,TGA)需6小时才能完成沉积;
2. 缺陷多:不完全氧化导致氧空位缺陷,增加界面复合损失;
3. 覆盖不均:胶体纳米颗粒需高温(>500°C)沉积阻挡层,工艺复杂。
研究思路
1. 过量配体策略的设计
基于传统化学浴沉积(CBD)方法的局限性,作者发展了过量配体策略用于合成低缺陷、高均匀性的SnO₂。
配体选择:用柠檬酸(CA)替代硫代乙醇酸(TGA),因其羧基与Sn的键合较弱,易于调控游离Sn²⁺浓度。
机制调控:通过过量柠檬酸配体抑制“团簇-团簇”(cluster-by-cluster)沉积路径,促进“离子-离子”(ion-by-ion)路径,形成致密薄膜(图1)。
图1. 过量配体策略与传统合成SnO₂的对比
2. 关键实验验证
随后作者利用一系列光谱学技术的表征手段证实了SnO2的沉积路径与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合成机制(图2):
沉积动力学:ICP和UV-Vis显示过量配体减少Sn²⁺消耗(14.6% vs. 60.6%),抑制体相沉淀(图1c-d)。
缺陷抑制:XPS和ESR证实过量配体减少Sn²⁺和氧空位(图2b),UPS显示价带顶(VBM)更深,减少界面复合(图2c)。
载流子提取:瞬态吸收(TA)和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E)测试表明,过量配体策略制备的WE-SnO₂/钙钛矿界面具有更快的电荷提取和更高的发光效率(24% vs. 8%)(图3)。
图2. 过量配体对缺陷的影响及可能的合成机制
图3. SnO2/钙钛矿双层结构的光谱特性分析
3. 器件性能优化
最后,作者利用过量配体策略发展得到的SnO₂ ETL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封装器件的性能优化(图4):
高效率:低表面复合速度(5.5 cm/s)和高QFLS(1.217 eV)贡献了高开路电压(VOC, 1.21 V)和填充因子(FF, 85%);
规模化应用:大面积模块模块和碳基PSC验证了工艺的可扩展性。
图4. 器件性能和稳定性
小结
本文通过“过量配体策略”解决了SnO₂ ETL的缺陷和效率问题,揭示了配体浓度对沉积动力学和缺陷态的调控机制。26.4%的PCE接近硅电池水平,且工艺时间缩短至1小时,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提供了新思路。该策略还可拓展至其他金属氧化物(如TiO₂)的制备。
原文详情
Gabkyung Seo, Jason J. Yoo, Seongsik Nam, Da Seul Lee, Shanshan Gao, Bo Kyung Kim, Sae Jin Sung, Bong Joo Kang, Dane W. deQuilettes, Junho Park, Ji-Sang Park, In Sun Cho, Fabian Rotermund, Sang Il Seok, Seong Sik Shin, Efficient and luminesc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defect-suppressed SnO2 via excess ligand strategy. Nat. Energy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5-01781-1.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