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21.1%转换效率!双面接触连接工程助力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19-03-27
有序的1D金属氧化物结构因其优异的电荷收集能力,十分适合制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然而,基于1D电子传输层(ETL)的器件中的电子转移受限于垂直于衬底的亚微米长路径。近日,中山大学吴武强、匡代彬以及昆士兰大学王连洲报道了一种紧密堆积金红石TiO2纳米线(CRTNW)网状物,它平行于FTO,可作为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一维纳米级电子传输的路径。研究人员使用CRTNW ETL构筑高性能PSC,实现了高达21.10%的转换效率,这可归因于FTO / ETL和ETL /钙钛矿界面形成的接触结可促进电子提取以及抑制电荷复合,此外,钙钛矿薄膜形貌的改善,晶粒变大也是性能提升的一大因素。双面接触结工程还可以实现大面积器件制造。具有1cm2孔径的PSC在以实用化基准光强(1 sun)太阳光照射下产生19.50%的效率。该工作突出了控制有序1D氧化物纳米结构薄膜的取向和填充密度对于高效光电器件的重要性。
Wu, W.-Q. et al. Bifacial Contact Junction Engineering for High-Performanc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21%.
Small 2019
DOI:10.1002/smll.201900606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smll.201900606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期刊文献、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